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专家:农民工融入城市关键在地方政府态度

2014年05月19日 13:18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近期颁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明确了从现在起到2020年中国城镇化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战略任务。为什么说农民工市民化是新型城镇化的关键点?怎样真正从住房、土地、户籍等方面保障进城农民工的核心利益?新华网独家专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详解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几个争议问题。

  农民工不能实现市民化,是城镇化的心腹之患

  新华网记者:为什么农民工的市民化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关键点呢?如果解决不好这个问题,会带来哪些影响后果?

  叶兴庆:应该说城镇化存在的问题很多,现在大家最关心的一个问题,或者是对我们过去的城镇化批评得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说我们的城市化是一个伪城市化,或者叫半截子城市化。矛盾都集中到一点上,就是现在两亿多进城人口没有完全融入城市,这个是我们城市化的一个主要问题所在。

  今后要到达到70%多的城镇化水平,大概还有三亿多人要进城,要一步到位都变为城市人口确实很难。这里面就有一个策略问题,所以中央也强调是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民市民化。

  现在两亿多进城农民工没有获得城市户籍或是没有享受到城市的基本公共服务。这部分人我们统计到城市常住人口里面里了,但是他跟真正的有户籍城市常住人口在很多方面又不一样。这个问题确实是我们城市化一个很大的一个心腹之患。这部分人拿不到城市户籍,今后三亿多人还要进城,在我们的城市里面,就会形成一个新的城市二元结构,就是原先的城乡二元机构从空间位移到城市里面来。这个结构如果不解决的话,他们的消费潜力发挥不出来。

  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当我们的城市化到了70%的时候,城市的常住人口是10个亿,有一半的人是有城市户籍,另一半的人是没有城市户籍的。这样一种城市设计结构的话,是一种很不稳定的设计结构。显然这跟我们国家的经济的城市发展是很不利的。

  解决养老问题的两个着力点

  新华网记者:有数据显示,到2012年我国年龄超过50岁的农民工已经超过了四千万人。2014年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合并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那您认为这个决定对于解决进城农民工的养老问题将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叶兴庆:在新农保和城居保并轨的问题上,其实有两种分歧比较大的评价,一种认为这是我们国家在解决社会保障体系的思维方法问题上迈出的一个重大步伐,是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方面迈出的一个重大步伐;也有人认为,新农保和城居保的差别不来就不大,并轨后需要财政支出的部分并不多,所以很多人认为这一步的并轨是含金量比较小的一个措施。

  解决农民工的养老保障问题,着力点应该在两个方面:一是应该提高农民工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参保比例。现在参保比例很低,大概现在外出农民工参保是14%左右,这里面有很多问题,包括单位或用人单位不愿意为他们缴这个费用,还有农民工自身恐怕也不愿意,因为他认为从他工资里面扣8%很可惜,还是拿到现金是最放心的。恐怕这是一个参保力的问题。第二个问题就是地区之间和城乡之间统筹问题,因为农民工就业不稳定,这几年在南方,过了三五年以后有可能在另外一个城市;有些人在农村参加新农保,到城镇打工了要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障,有些人在城里面参加了城镇职工养老保障,又回到农村,这两者之间怎么有效的衔接和过渡,是下一步我们在改革社会保障制度的时候要置疑的问题。

  现行政策规定农民进城后宅基地和承包地仍可保留

  新华网记者:农民进城后,承包地和宅基地怎么处理?有观点认为应该允许城里人到农村买农民的宅基地,让社会资本进入农村。您认为城镇化过程中怎样保障农民的根本利益?

  叶兴庆:让农民进城落户,他们最担心的一个是他们老家的宅基地问题,那么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国家的法律法规还是有规定的,比如说承包地,我们的土地承包法就曾经规定农民迁到我们所谓的地级市落户的,当时是要求退出承包地的,但是对宅基地,我们国家一直没有法律法规去规定。到2011年,国务院办公厅发了一个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通知,这个通知有一些新的要求,无论是宅基地还是承包地,无论农民到什么样规模的一个城市落户,他们是不是退出宅基地、承包地,要尊重农民本人的意愿,应该说这是比土地承包法有所调整的。

  农民工融入城市关键取决于务工地方政府的态度

  新华网记者:规划提出“要通过实施居住证制度,使在城镇就业居住但未落户的城镇常住人口能够享受相应的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这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您认为应该怎么才能真正落实,让进城农民工享受到教育、医疗、就业等基本公共服务?

  叶兴庆:户籍、就业、住房、医疗、子女上学,这些问题不解决,确实农民工也很难在城市扎下根来。这一次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在解决这些问题方面也还是有一些新的思路,有一些很有含金量的举措。

  比如说住房保障问题,就是靠农民工的工资收入,让他们在城里买房是很不现实的。国家统计局全国农民工统计监测的结果也表明,在外出务工农民在务工地买房的人比重是很低的。这次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就提出来了,就是要通过多种方式多途径保障农民的住房问题。比如说让农民工比较多的企业或者产业园区,就是用工业的土地建一些集体宿舍,再比如说像北京这样的特大城市,在郊区能够用集体土地建一些公租房。新型城镇化规划提出,到2020年保障房对城镇常住人口的覆盖要达到23%以上。

  教育的问题也是一样,长期以来农民工的子女在务工地怎么上学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这也是成为很多进城务工的农民的一块心病,导致了“留守儿童”现象存在。这次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提出,农民工务工地的地方政府要把农民工的随迁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纳入到当地的公共财政的保障范围,而且要与当地的公办学校为主来接纳这部分随迁子女。还有一部分在民办学校上学的,当地财政要通过公买公共服务的方式对接收农民工子女的一些民办学校在财力上给予一些支持。现在的问题就是义务教育阶段,对义务教育阶段的随迁子女的上学问题有一个比较完整的政策体系来解决。

  大家还比较关心农民工子女能不能够在务工地参加中考和高考。这次国家新型城镇化规模也把这个问题提出来了,要求各地研究这个问题。

  再比如说,农民工在务工地的养老问题,如果有可能的话还是应该让他们加入到职工的体系里面的范围来。另外,医疗问题也是一样,农民工和随迁人口应该加入到城镇职工或城镇居民的医疗保障范围来。城市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还要把农民工纳入到他的服务对象范围来,建立全国的信息网络,能够为农民工免费提供就业信息或政策咨询服务。

  我想农民工要融入到一个地方关键还是取决于务工地方政府的态度,他们不要把农民工在当地的落户或者在当地的融入作为一种负担,要把农民能够来到这个地方作为一种财富。但是从国家的角度,对地方政府在吸纳农民工这个问题上应该有一些鼓励的、激励的政策措施。(记者 曹滢 陶叶)

【编辑:王永吉】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