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孙家栋:中国决不轻易放卫星 年底将发五颗试验星

2014年05月21日 11:0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社南京5月21日电 (记者 申冉)“卫星导航正在影响着世界的进步和发展,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更新。”2014年第五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21日在南京举行,有中国“卫星之父”之称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孙家栋在开幕式上发言,认为该领域随着专业的逐步细化,正在不断挑战各种极限。

  他鼓励与会人员,时代正在赋予这个领域无限的机遇,与网络平台、云计算甚至大数据的结合,让卫星导航创造出巨大的社会效益,这个领域正在迎来一次巨大的创新发展。

  “(中国)将于今年(2014)年底先发射5颗试验卫星,为36颗卫星覆盖全球的目标探路。”尽管对中国卫星导航产业寄予厚望,但孙家栋对中国放卫星的速度仍保持慎重态度。他表示,由于投资巨至几百亿元,虽然中国亟待在2020年与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平起平坐”,但决不能轻易放卫星,应更加慎重按照步骤进行。

  继美国、俄罗斯、欧洲相继开始建设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之后,中国自主研发、独立运行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2012年已实现亚太地区信号全覆盖。目前,中国北斗已进入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成为当今世界卫星导航四大系统之一。按照中国卫星导航建设的总体部署,到2020年,将有36颗卫星在天空中为北斗导航系统服务,北斗信号将覆盖全球,届时可为全球提供信息收集服务。

  孙家栋介绍说,2007年到2012年,陆续“上天”的14颗中国北斗区域性导航卫星状态保持良好。

  “未来的卫星导航产业一定是走向融合,数据共通。”孙家栋表示,“但每个系统都必须保持自主可控能力,即使不用别家的卫星,也能够很好地提供信息收集和输送。”

  作为北斗导航系统的主要负责人,孙家栋坦承,现在北斗系统的市场应用率相对于GPS较低,更大规模的市场推广遭遇一些困难,包括导航系统的地面应用质量如何,这些商业应用在使用上是否可靠方便,价格是否更具竞争力。“而价格则与产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相较于占据全球市场大部分份额的GPS系统芯片,北斗系统芯片的价格依然略高出一些。”

  他表示,目前看来,如何让中国造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符合国际标准,进入国际市场,推广到更广阔的民用商用范围,从“天上放卫星”到“地上用卫星”的路依然还很漫长。(完)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