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华工形象还原:唤醒共同历史记忆以推进中美关系

2014年05月26日 14:22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1919年5月10日,8位铺设最后一根铁轨的华工中的3名幸存者,被邀请出席美国跨州铁路合龙50周年纪念庆典。加州铁路博物馆提供

斯坦福大学北美铁路华工研究工程负责人张少书教授(右三)、费雪金教授(右四),助理主任希尔顿教授(右二)接受了南方日报的采访。 赵杨 摄

  “我们想纠正一个历史错误,中央太平洋铁路不是斯坦福一个人修的,而主要是华人修的。”斯坦福大学北美铁路华工研究工程负责人张少书教授对南方日报记者说,不能让这些修建美国太平洋铁路的华工继续成为历史的“隐形人”。

  从2012年开始,斯坦福大学北美铁路华工研究工程将美国、新加坡和中国大陆、香港、台湾等地相关机构的研究力量进行整合,通过铁路华工后裔口述史、旧报纸、历史档案的搜集以及考古发现,一点一点地还原华工工作生活的细节。该研究工程的另一位负责人费雪金教授(Shelley Fisher Fishkin)说:“我们想通过这一工作告诉中美两国人民:以前也好现在也罢,中国对于美国一直都非常重要!”

  还原华工工作生活细节

  张少书教授说,他第一次参观斯坦福大学博物馆时,看到了斯坦福先生站在太平洋铁路合龙仪式上的照片,图片说明写道:“这条铁路是斯坦福先生所修。”“难道这是他一个人修的?”他感到不解。他告诉我们,北美铁路华工研究工程就是为了纠正这个错误,让中美两国人民都知道铁路华工的故事。

  目前,广东的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和五邑大学三所学校参与了该研究工程。经过两年的研究,该工程已寻找到了当年铁路华工曾经使用过的饭碗、衣物等物件,并根据美国海关进口中国物品的档案资料、数所美国华人会馆的历史资料以及华人后裔的口述史,了解到当年铁路华工工作和生活的细节。

  根据研究发现,华人的伙食比较清淡,是典型的粤菜。他们曾经吃过豆腐、面条、海带等,每餐都需要蔬菜,而且爱吃水果。华工喜欢喝煮沸了的水以及茶。让同一工地的爱尔兰劳工不能理解的是“华工每天都要洗澡。”由于华人喜欢喝茶、爱尔兰劳工喜欢喝威士忌,所以有一位西方学者曾比喻说,“太平洋铁路是由茶和威士忌建成的!”费雪金教授说,“不过,应该加上一句‘主要是由茶建成的’。”

  当时,白人劳工的食宿、医疗费用都是由铁路公司支付,而华人则要自己出钱雇人买菜做饭,甚至自购劳作工具,还要聘请华人医生为他们看病。当时有6所华人会馆会参与组织华工,为他们购买往来的船票。如果有华工不幸过世,会馆会安排将其尸骨运回。“当然,有很多华工的尸骨至今没有找到。”该工程的助理主任希尔顿教授(Hilton Obenzinger)说,“华工团体像一个组织有效的军队,自我管理,并且工作成效出众,曾一天铺出10公里铁轨。”

  张少书教授告诉记者,他们近期将会把这些研究成果——共15-20篇文章——刊登在美国学术期刊上,并会把该系列成果的摘要译成中文。

  广泛寻找华工后裔

  张少书教授告诉记者,他们搜集了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的华人劳工工资单,发现了几百个华工的名字。但这只占很小一部分,正因为不是所有华工的名字都记录在案,所以寻找华工以及其后人颇为艰难。目前,通过向华人会馆、历史协会了解等方式,该研究工程已经搜集到了50位铁路华工后裔的姓名,但是仅找到20位后裔进行了采访。

  他们发现,大多数的后裔仅仅是听说其先辈当过铁路华工而已,只有个别人知道一些祖辈口口相传下来的细节。一位铁路华工后裔说,他曾祖父在抵达美国之前便已经懂英语,所以在修筑铁路的工地上充当翻译。还有一位铁路华工后裔告诉他们,自己的祖辈在12岁时就来到建设工地。这说明铁路华工中,有的还未成年。

  费雪金教授说,他们希望找到更多的铁路华工后裔,因此刚刚设计了一份“问卷调查表”,放在“北美太平洋铁路华工研究工程”的官方网站。她还嘱托本报记者,如果有铁路华工后裔看了本报近期推出的系列报道,愿意分享其祖辈的历史,可以协助其与该研究工程的负责人联系。

  夯实中美关系民意基础

  希尔顿教授告诉记者:“我们还想做很多事情!”他们在建立一个大型数据库,将涉及美国太平洋铁路华工的各种资料都整理进数据库,与各国研究人员共享。此外,他们还计划在明年举行国际研讨会。然后,他们希望出版两本专著,一本是工程组研究成果的集纳;另一本是铁路华工后裔口述史的集纳。张少书教授说:“因为大多美国年轻人虽然知道华人参与修建了这条铁路,但并不了解具体内容。”他们在取得一定研究成果之后,将与该校教育学院开展合作,将其系统地写入美国幼儿园至高中的教材,让中美两国人民对这段历史有一个新的认知,挖掘这段历史,将会有助于夯实中美关系的民意基础。

  “唤醒共同的历史记忆、推动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对于推进中美关系来说非常重要,”费雪金教授说,“华人在美国的成长道路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想通过这一工作告诉中美两国人民:以前也好现在也罢,中国对于美国都非常重要!”

  斯坦福教授撰文纪念铁路华工功绩:

  他们是天生的铁路建筑者

  日前,斯坦福大学北美铁路华工研究项目两位联合负责人张少书、费雪金在美国福布斯期刊上发表学术文章记述太平洋铁路华工对美国这一首条跨州铁路的贡献,并称应该深入挖掘、追述这段历史,这将有助于推进中美关系。

  文章称,今年5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在演讲时肯定了铁路华工对修建完成太平洋铁路的贡献,美国劳工部也将太平洋铁路华工的功绩载入荣誉堂,以表达敬仰、感激之情。来自美国政府最高层的肯定虽然来得太迟,但仍然值得欢迎。华工在修筑那段铁路时作出了突出的历史贡献,但时至今日,这些历史和功绩仍然不被广大的美国民众所知。

  文章介绍了两位教授研究所得。据史料考证,1864年,斯坦福和他的合伙人尝试雇请华工。当时,这些华工已经在加利福尼亚州参与过开采金矿,或者在农场进行农业生产达十年之久。华工被雇请之初,很多人都没有想到这些华工团队能够胜任如此艰巨的工作。他们凿岩石、挖隧道、铺铁路,克服了山地作业的种种困难。截至1865年,大批华工被征召到太平洋铁路公司。而他们面临的最大挑战是穿过内华达山脉的山顶,即塞拉岭。据史料记载,这些来自南中国、亚热带气候的中国人经受住了严冬的考验,使用锄头、铁铲以及炸药,在坚硬的花岗岩山体下打穿了一条隧道。他们砍伐了大量的树木,建造挡雪篷、铺就枕木。我们不知道有多少华工死于这项工作以及雪崩和疾病,当时的铁路公司没有记录华工死亡的人数和名单。

  两位教授的文章还提到,当这条铁路于1869年建成时,一本名叫《科学美国人》的期刊曾高度赞扬了这条铁路,并对铁路华工的角色给予了特别的关注。期刊赞美华工说:“他们的强壮以及耐力是最棒的,而他们操作机械的能力也令人称道。”。

  “铁路华工贡献的不仅是体力还有智慧和技术。”这份期刊说,铁路华工特别聪明。和白人劳工需要使用机械不同,这些华工不用使用什么特别的器材就能把很长的铁路线铺得笔直。当时,监工们说:“这是一群才智非凡的人,他们对铁路特别熟悉。”期刊还评价这些华工简直就是天生的铁路建筑者,他们命中注定是加利福尼亚州最有用的人。

  文章在结尾的时候说,今天,越来越多的人致力于推动中美两国的经济社会关系的发展,而深入挖掘、追述这段华人帮助建造美国铁路的历史,对推进中美关系有很大益处。

  美国华人历史学会1969年推出《加州华人史》:

  华工“勤奋、踏实、爱干净”

  早在1969年,美国华人历史学会就记载了加州的华人修筑铁路的故事。在由托马斯·W·秦、H·马克·赖、菲利普·P·蔡等人编撰的《加州华人史》中,讲述了华人在参建美国中央太平洋铁路前后的故事。他们吃中国食物、不喝生水、为了获得公平的薪资与承包商抗争……这些真实的细节今天可从美国专家的研究和记录中翻查出来。

  最早参建加州铁路

  1855年1月4日,旧金山报纸《东方报》一则题为《太平洋铁路劳工》的社论预言道,“北美大陆西部有着广阔的高原,但如今仍冷冷清清、无人居住,只被野蛮而稀少的野牛占领着,之后繁忙的铁路建设将把中国工人带到这里,铁路将在岸上连接起两个大洋,并将把财富和舒适带给东西部的居民们。”

  根据研究,华工最早参与建设的铁路是加州铁路段。1858年,一份《萨克拉门托联盟报》如此描述:“考虑到将加州中央铁路延长至马里斯维尔没有推迟完工时间的必要,承办商聘请了中国人来填补那些离开去挖金矿的工人的位置。最后,约50名中国人被雇佣修建铁路,承办商很快发现他们做得不错。他们可以从日出一直干到日落。这个‘试验’证实了中国人可以受雇于加州分级铁路的建设。”

  其实除了著名的中央太平洋铁路外,中国劳工也参与了圣何塞铁路的建造。

  华工树立良好榜样

  在参建中央太平洋铁路后,中国铁路工人被分成约12-20人一组。每组有一个厨师,厨师不仅要准备餐点,还被要求每晚烧一大锅的热水。当工人下工回来,他们可以用热水擦洗身子,并在晚饭前换掉身上的衣服。

  他们的工作时间是从日出到日落,每周六天。考虑到了中国商人的建议,华工吃的是中国菜。中国人很快就树立了勤奋、踏实、爱干净的榜样。他们没几个会打架,也没有“忧郁星期一”。当时的加州州长利兰·斯坦福,也是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的董事之一,在其1865年10月10日向美国总统报告时说:“华工们很安静、平和、耐心、勤俭节约。他们很快能学会所有不同种类的铁路建设需要开展的工作,他们迅速成为了高效的劳工……”

  华工薪水低工时长

  斯特罗布里奇和克罗克对铁路劳工十分严苛,对华工更是毫不讲情面。据记载,1867年6月,约有2000名在高山上从事隧道工程的华工举行了罢工。由于没有获得其他工人的支持,一周后罢工就结束了。

  这些工人要求加薪至每个月40美元。他们希望在工作日里的工作时间少于10小时,在隧道里的时间减少到8小时,正如一位发言人所说的,“一天8小时的工作时间对于白人来说正合适,对华工而言也是正好的。”罢工的华人也反对铁路公司的监督人员抽打他们或者限制他们选择其他的工作。这次罢工也惊动了铁路公司,导致他们招了几千人来做替补。

  (记者 林亚茗 曹斯   白晨晖  张东明 吴锐成 王更辉 林琳  赵杨 金强)

【编辑:刘彦领】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