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中俄天然气谈判内幕揭秘:普京望离华前达成协议(5) 查看下一页

2014年06月03日 07:24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参与互动(0)

  外媒看“4000亿大单”

  俄罗斯《权力》周刊

  中俄天然气交易堪称两国关系史上“最久拖不决”的项目。这一合同的签署使中俄成功打造了前所未有的“莫斯科—北京能源联盟”。

  英国《金融时报》

  对习近平来说,这一协议为急需资源的中国经济提供了又一个天然气供应来源。对普京来说,这一协议的签署令他能够同时向国际社会和俄罗斯本国人民理直气壮地说,他在东方拥有一个强大的新盟友。

  路透社

  协议的签署是普京的一场政治胜利。

  美联社

  中国签订了一项期盼已久的为期30年的协议,这对外交上被孤立的普京来说,不管是在财政上还是外交上,都是一个鼓舞。

  法新社

  向中国输送天然气不会减少俄对于向西方销售天然气的依赖,也不会导致欧洲天然气供应的短缺。该协议的重要性在很大程度上是象征意义上的,给俄罗斯经济带来的收益可能比大多数人想象的要小。

  资料整理:《中国经济周刊》采制中心

  中俄天然气20年博弈

  《中国经济周刊》 郭芳 李凤桃 王红茹|北京报道

  这是一场长达10年的谈判,这是一场长达20年的博弈。

  自2004年10月时任俄罗斯总统普京访华开始,中石油与俄气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也由此拉开了中俄天然气10年谈判的序幕。

  若从1994年中俄签订《天然气管道修建备忘录》算起,中俄天然气谈判则持续了20年。20年里,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和国际能源格局发生了巨变,俄罗斯和中国各自的经济发展及内外部环境亦发生了深刻的改变,所有这些,左右了这场漫长谈判的每一个进程。

  困境

  谈判最艰难的时候,中方谈判人员一直往俄罗斯跑,而俄方根本就不愿谈。

  “1992年至1993年,俄罗斯有一个重大的能源发展战略,他们希望加速发展远东地区、东西伯利亚的天然气资源。”内部人士向《中国经济周刊》讲述,俄罗斯方面非常积极地向中国伸出了橄榄枝,但当时中国国内的能源需求以及环境压力并不突出。1994年,中俄签订了《天然气管道修建备忘录》之后,中方并未就此项目进行积极推动。

  10年后,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对天然气的需求迅速上升,且一直持续至现在。需求迅速上升形成的缺口,需要通过进口来弥补。

  “2004年,中国开始走出去,希望锁定一些资源,推进一批重大项目,以保证国内稳定的能源供应。”内部人士对《中国经济周刊》说。

  2004年9月,时任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访俄,中俄双方表示,愿继续推动落实中俄在石油天然气领域的合作项目,包括中俄原油管道建设项目,以及在两国境内共同开发油气田。

  据媒体报道,还是在这一年,中俄双方开展经济技术研究,寻找从西西伯利亚经新疆阿尔泰每年向中国供气300亿立方米、计划供气时间为2010年的可行性。

  2006年3月,俄气与中石油签订了《从俄罗斯向中国供应天然气的会谈纪要》,约定俄罗斯将从2011年开始,每年向中国供气680亿立方米,供气年限长达30年,采取西线与东线两种方案:前者以西西伯利亚资源为基础,经阿尔泰地区与西气东输管道连接,年供气量约300亿立方米;后者则涉及东西伯利亚、远东与萨哈林大陆架等天然气田,年供气量约380亿立方米。

  表面上看来,合作在推进,但形势已经发生了变化。

  追溯至2002年初,国际油价在持续一段低迷状态后,开始稳步上升,并在此后数年一直处于上升趋势。这对资源国是一个利好消息。随着油价的上升,包括俄罗斯在内的资源国都在强化资源民族主义保护。

  彼时,俄罗斯作为资源国的心态已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中国这边一头热,好像我们一直在求他。”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袁钢明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说。

  俄罗斯的战略也随之进行了调整。上世纪90年代初,俄罗斯原计划开发远东地区,但当石油价格持续上涨的时候,他们认为没有必要了,开发的重点仍然放在北部。“这与它原来的战略规划不一致,战略规划不断地修改,而且是朝着俄罗斯的最大利益去修改。这与中国的战略构想差距很大,我们希望从东西伯利亚输入天然气,然后,与国家的整个下游开发连接起来,但俄方的战略重点已经转移了。”

  内部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我们希望跟俄罗斯达成一个协议。但这种战略之间的意图是有差距的。这是当时的形势所决定的。”他总结说,这是造成谈判艰难的根本原因。“中俄之间虽然是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但实际战略差异也很明显,甚至有冲突。这阻碍了过去几年双方之间的谈判。”

  与此同时,俄罗斯开始多元化出口,市场遍布于欧洲、北美以及东南亚市场。它不希望被中国的市场所垄断,也不希望自己的出口价格仅仅是针对中国市场,俄罗斯在跟中国谈判的同时,也在跟日本和韩国谈。

  “中国一直希望俄罗斯早点把天然气管道修通,但管道的修建过程非常复杂和困难,这中间曾有过中断和改道,甚至要修往日本、韩国、朝鲜。” 袁钢明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说,“当时的中俄关系本身亦存在一些不确定性,甚至是制衡。中国很着急,甚至多次受挫、失败。根本就谈不下来,谈不到价格问题上。”

  内部人士介绍说,谈判最艰难的时候,中方的谈判人员一直往俄罗斯跑,而俄方根本就不愿谈。

  “中国在这个事情上陷入了被动,甚至干脆不再纠结这件事情了,说得难听一点,就是不抱希望了。”袁钢明分析称,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不得已将目光转向了中亚,与中亚进行谈判,以打破与俄罗斯谈判的僵局。

  中国多元化的能源战略获得了成功,这使得局势发生了非常明显的变化。“尤其是与中亚谈判的突破,使得我们与俄罗斯的谈判处于非常有利的地位。这个阶段,想要推动谈判的换成了俄方。”内部人士分析说。

  话虽如此,但袁钢明认为,中亚毕竟不如俄罗斯。“中亚路途太遥远,进口价格再便宜也不便宜了,西气东输的输送成本很高。俄罗斯离中国则近多了,关键是俄罗斯的油气资源充足,能稳定中国最为担忧的能源问题。”

  据悉,俄罗斯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储量和出口量,其天然气储量约占世界储量的三分之一。

【编辑:王硕】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