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争申“自贸区”搭错了车

2014年06月05日 10:00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0)

  权威部门人士向记者透露,由于中央高层对自贸区申报存在的问题“不甚满意”,愈演愈烈的自贸区申报热潮被紧急叫停,并打回重新审查。“所有的申报流程都停了下来,不少地方已经开始反省,并重新考虑申报方案。”(《瞭望新闻周刊》6月4日)

  自上海“自贸区”诞生以来,一轮申报“自贸区”的热潮在各地兴起。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各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写到要申报自贸区的就有20多个,大有“自贸区”遍地开花之势。地方争相申报“自贸区”,究竟为哪般?为何中央高层对自贸区申报存在的问题“不甚满意”?想来原因很简单,就是一些地方对“自贸区”认识肤浅,把“自贸区”当成了过去的“经济开发区”,既没有新意,更缺乏破旧立新之精神。

  改革开放之初,设立经济开发区无疑是一种创新。它开创了各类区域经济开发模式,如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合作区、出口加工区、外商工业区、贸易保税区、金融贸易区等。这些开发区有效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发展,其成功经验可圈可点。至上世纪90年代末期,全国除由国家部、委、办批准的开发区达近200个之外,各省、市、县批准的开发区数目高达6000余个,规模创下历史之最。

  不过,如今的“自贸区”与过去的“开发区”具有本质区别。“自贸区”是在当前经济发展基础上的再创新,是一整套设计、运行的新机制,并非是各地迷恋的“特区经济”的简单重复。相关专家指出,国家设立自贸区,旨在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应具备一定规模的国际贸易、服务贸易、投资领域的发展条件,对周边经济的发展具有显著的辐射带动作用。从“自贸区”的定义和功能上看,“自贸区”绝非圈地跑马盖房子,更非“区”里的自娱自乐。那些不具备资质的地方贸然申报“自贸区”,显然是打错了算盘。

  各地兴起申报“自贸区”热,有的也许具有一定基础和条件,有的地方纯属就是“起哄架秧子”。说白了,争相申报“自贸区”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幻想通过申报“自贸区”,获得国家批文和政策优惠。为了能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各地可谓下足功夫。有的频频到北京“跑部”、“拜访沟通”,以求得各部委表态和答复;有的在各个场合强调自身的特色和优势等。

  其实,一些地方连“自贸区”是什么“东东”都没整明白,就凑这个热闹,说轻点是急功近利,说重点儿是动机不纯。它们或许想靠申报“自贸区”攒政绩、捞资本,或者圈地、卖地、上项目、搞工程。

  那些准备继续申报“自贸区”的地方政府,还是坐下来好好研究研究为好,搞清楚什么是“自贸区”,“自贸区”的职能、职责、作用是什么,如何建设“自贸区”。如果连“自贸区”是什么都没搞明白,就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申报,岂不是瞎耽误工夫?

【编辑:王珊珊】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