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当官就不要想发财

2014年06月11日 15:53 来源:解放日报 参与互动(0)

  当官发财,俗话里常当作一对“连襟”,在不少人看来两者似乎就是一回事。但是,如果搞一次民意评选,这又绝对是最不得人心的“搭档”。“千里做官只为财”刻画的是腐朽官场的丑态,“当官只为民做主”才是党员干部应有的追求。而让“当官”与“发财”无缘,也绝不是一句挂在嘴上的口号。近一阶段来,上市公司官员独董纷纷离职、中央和各地方清查党员干部违规兼职和裸官等现象,这些举措都表明,随着作风建设不断深入,“权”与“财”的边界将越来越清晰,权力寻租的空间将进一步被压缩,直到当官无利可图,再造群众所期待的为官之道。

  不可否认,作为一种职业现象,公务员尤其是领导干部在社会上颇受追捧,官本主义与特权意识仍在支配不少人的意识行为。但是还原公务员或者领导干部的本质属性,其实就是5个字:为人民服务。离开了这个本质,公务员也好,官员也罢,都是无根之萍,在追逐名利的过程中也终将为名利所累。历史教训不远,重新审视“入党为什么、当官做什么、身后留什么”的为官三问,是每一个领导干部必须面对的内心修炼。

  不受约束的权力容易滋生腐败。纵观数千年中国政治史,每当放松治官治吏,就会产生权力的失范和寻租,并最终败坏国家社稷的治理基础。历代先人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也为如何去制约权力研究了很多理论、进行了不少实践,但是在“家天下”的权力结构下,任何严厉的制约措施最终都免不了变形走样。晚清小说《活地狱》所描写的“千里做官只为财”就是这样一个场景,当官场上下乃至整个社会对官员贪腐已经麻木不仁甚至认为理所当然,也就离灭亡一步之遥了。殷鉴在前,今天重提“进京赶考”实为警钟长鸣,提醒所有党员干部:要坚定信念,不忘初心,时刻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行动指南;在当今社会诱惑越来越多、声音越来越多元的背景下,更要时时刻刻拧紧思想“总开关”,咬定作风建设这根弦,交出让人民满意的答卷。

  要经受住考验,推动国家治理有效前行,关键还是从治官入手。对于在干部队伍中出现的有些苗头,如果不当作燃眉之急及时纠治,很可能就是危亡之渐。最近由于狠抓作风建设,出现了所谓“官不聊生”的抱怨,其原因就是一些官员的灰色利益被触动了,暴露的正是一些人对“为何当官、如何当官”的认识有严重偏差,忘记了党的根本宗旨是什么。权力来自于民,也要为民所用,这就在根本上决定了“公权”与“私利”不能相容。任何从公共权力运行中得来的私人利益都不得有立足之地。今天不在思想源头上让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名利观和群众观,终将铸成明日的以公谋私、权钱交易。

  因此,“当官就不要想发财,想发财就不要去做官”,不但是所有党员干部的座右铭,也应该并不断形成更为严格的纪律规范。比如对于如何约束官员及其家属的权钱关联行为,原本的一些模糊地带在退潮:领导干部的直系亲属不得经商;“裸官”要退出领导岗位;官员不得在企业以各种名义兼职;官员退休后的“期权”交易、人脉交易也要清查……制度建设与舆论监督都在重新塑造“当官”的坐标系,“权”与“钱”的结合注定要落回零点,这就是新时期官员的价值几何题。( 彭原)

【编辑:刘彦领】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