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国务院出台城市地下治理时间表 5年完成老旧管网改造

2014年06月15日 17:37 来源:中国广播网 参与互动(0)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检验一座城市是不是现代化,一场大雨足矣;高楼大厦看得见,下水道看不见,你要等一场大雨才能看出真面目。”台湾作家龙应台的这段话让人唏嘘。对一个城市而言,在人们更多注重地上的现代化辉煌时,却往往会忽略地下建设,而这些被遮盖住的,却是这个城市的尊严。

  实际上,相比国外一些城市,中国各地的地下管网规划建设实在堪忧,近年来,由于建设滞后、年久失修、铺设不当等,导致地陷、内涝、油气泄漏等事故时有发生。

  从“2012年4月1日,一名在北京街头行走,突然落入一个热力管道渗漏形成的热水坑身亡的女子”,到“7、21北京特大暴雨”,再到“去年底山东东黄输油管道泄漏导致爆炸事故”……每一件都让人触目惊心。

  现在,这种情况终于可能改变,昨天公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规定,力争用5年时间,完成城市地下老旧管网改造;用10年左右时间,建成较为完善的城市地下管线体系。国务院新规为城市“舒经活血”能否顺利实现?

  据介绍,目前我国城市地下管线种类繁多,包括供水、排水、燃气、热力、电力、通信、广播电视、工业等8大类20余种管线;管理体制和权属涉及中央和地方两个层面30多个职能和权属部门。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各个管理部门林立,一个地下管网现在20几个部门在管,有水,有电,有燃气,各种,各自为政,互不关联,所以这显然这是个问题,我们不仅造成重复浪费,重复建设,而且还是管理的无序,那么显然这又不是一个科学,违反了科学的规律。

  为此,新规定要求,加强城市地下管线的规划统筹,严格实施城市地下管线规划管理,各城市要依据城市总体规划组织编制地下管线综合规划。中国人民大学城市规划与管理系副主任杨宏山认为,统筹规划将大大提高目前的管理效率。

  杨宏山:一开始就进行一些规划,遇到问题的话也不至于要开膛破腹。

  虽然管理者不乏少数,但截至目前,全国仍有一半以上城市没有开展地下管线普查,各权属单位管理各自所有的管线信息,没有实现共享,为此,新规要求2015年底前,开展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建立和完善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北京清控人居环境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赵东泉表示,这有利于解决城市地下管线材料不全、不准的问题,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以及地下管线安全运行提供有力支撑。

  赵东泉:无论人员怎么变动,我们整个城市的复杂的基础设施的状况它是在一个,用一个标准的电子文件来存储的,这样无论谁来管理,这个数据都可以查询,可以浏览,可以更新,然后这样我们实际上是把很多人的经验用电子化标准化的方式积累下来,第二个就是信息化的方式是提高效率。

  一到夏天,不管是南方还是北方,大城市里都可能因为一场大雨而交通瘫痪,“老旧管网”成为重灾区。按照新规,力争用5年时间,完成城市地下老旧管网改造,实现这一目标又有哪些难点?如何破解?

  王润梅是山西省太原市一名水道工,她的日常工作正是地下管网的清掏和疏通。王润梅无奈的说,很多管道外面虽然看着粗,但是里面已经是越来越细了,而管子里有些时候是他们解决不了的。

  王润梅:真的可无奈了,作为市政专业人员,但是我无能为力,我尽我最大能力,我也没办法让水赶快放了,只能慢慢的流。

  王润梅所说的情况在各地都存在,重建设轻维护是常态,如何改变?安全监管总局二司有关负责人表示,行业主管部门和管线单位,要建立日常巡护和隐患排查制度,配备专门人员,定期进行检测维修,发现隐患及时处理。特别是对危险化学品输送管线,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严格管理,从而来完成管网改造问题。不过,北京清控人居环境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赵东泉认为,真正想要用5年时间完成改造目标,难度太大了。

  赵东泉:咱们现在特别是很多大中型城市它都已经建成了,你不能再把整个城市挖开重埋,就跟之前南京搞的这种事一样,本来是好事,但是最后的结果非常不好。

  在赵东泉看来,最根本的破解途径恐怕是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从融资渠道方面要有所改变,而这更希望需要未来围绕新规有相关细则的出台。

  赵东泉:建设的经费是可以通过大的项目来落实,而管网的经费也因为种种原因,实际上是在运行过程中得不到很好的保障,这个其实是恶性循环,就说是养护单位也不愿意投入更大的人力、物力做这件事情,那这个设施的状况就不佳,最后导致管网的整个运行状况会很差,然后你又要有很多的钱再去做建设或改造,实际上我觉得以后政府要通过经济杠杆让养护这一块的费用得到一个有效的保障。(记者张棉棉)

【编辑:王永吉】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