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李克强五次出访四次提及高铁 英专家称中国优势明显

2014年06月17日 16:53 来源:法制晚报 参与互动(0)

  李克强总理此次英国行,双方将推动高铁等领域合作,迈出新步伐,发掘新潜力。

  法晚记者盘点发现,包括此次访问英国在内,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次出访中有4次都明确提到了高铁,且提及频率最高时,两次间隔不过一个月时间,也因此被称之为“高铁外交”。

  专家表示,中国高铁的丰富经验以及技术都是其扬名海外的优势。

  中国高铁 优势

  建设工期短 经验丰富

  法制晚报(以下简称FW):英国高铁项目现在急需什么?

  罗杰:双方在高铁合作上的魅力主要体现在可获得的投资资金上,中国在大规模投资上有着很大的能力。而正面临经济衰退的英国由于资金的严重不足,在大型投资上面临着资金短缺的政策困境。

  现在英国在建的高铁项目HS2面临着巨大的争议就是,英国无法承担得起这么大规模的投资。可以说,英国高铁每公里的成本比任何其他地方要高。这其中大部分是由于为改善环境问题而大量挖掘的隧道数量。

  FW:中国高铁打动“老外”的优势是什么?

  帕特里克:中国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建造如此大规模的高速铁路网络的经验也许是最打动英国的地方。中国的承包商也因为这样的丰富经验发展起自己独有的“规模经济”,而这将使得他们的高铁产品和服务具有非常高的竞争力。

  而这也是英国现在非常需要的——在非常短的时间表内建造完成铁路基础设施,这是中国的能力所在。

  中国高铁 竞争

  价格有优势 满足英标准

  FW:中国高铁进军英国,强劲的竞争对手是谁?

  罗杰:欧洲和日本的高铁开发商在英国市场已经运营了很长一段时间。 现在法国高铁TGV技术不仅出口英国,甚至出口到了韩国和西班牙等地。最初连接英国伦敦等欧洲各个主要城市的欧洲之星列车是由法国的阿尔斯通公司打造。而欧洲之星所依据的技术模式正是法国TGV和日立公司在英国成功发展运用的“标枪”列车技术和城际特快列车技术。

  FW:竞争取胜的关键是什么?

  罗杰:英国高铁项目的招标是公开透明的,主要是依据技术和价格。中国要想与这些早期的投资者展开竞争,我认为提供一个“有着合适价格的合适产品”是关键。也就是说,中国高铁需提供一个可证明高品质的产品,而且这一产品的价格必须是有竞争力的。

  帕特里克:中国一个巨大的优势是中国能够将其在发展高铁上的技能与对英国高铁的融资能力结合在一起。高铁建设是非常昂贵的,而如果中国能够提供融资的话,加上其在技术上的优势,可以说为中国提供了关键优势。

  赫莲娜:相比于欧洲的高铁系统和日本的高铁系统,中国的高铁系统包括了建设和列车要便宜得多。而根据中国大陆地区高铁建设的经验,相比于其他在英国的竞争对手,中国的建设工期要短得多,而且经验要丰富得多。此外,中国还有可能引进来自中国银行方面的融资。

  FW:如何定义“合适的价格”和“合适的产品”?

  罗杰:进一步来说,就是需要满足英国的标准。而为了更具竞争力,采用理想的原材料。此外,产品能够在当地进行组装。这一点能够平衡来自工会和当地社区的地方利益。

  中国高铁 挑战

  进军英国市场 要有耐心

  FW:进军英国市场会面临哪些困难和挑战?

  罗杰:中国成功进军英国高铁市场,需要对英国“迷宫般的规章程序”保有耐心。

  但毫无疑问,李克强总理的访英将成为英国媒体评论的焦点。 (黎史翔 记者 张秀晨)

  罗杰·维克曼教授

  英国肯特大学布鲁塞尔分院院长,同时是英国议会的顾问

  帕特里克·特威斯特

  英国大型律师事务所品诚梅森律师事务所交通方面的合伙人,专注于复杂的基建项目咨询服务

  赫莲娜·陈

  英国大型律师事务所品诚梅森律师事务所基础设施方面的合伙人

  各国高铁造价

  俄罗斯 2.5亿元/公里

  德国

  约3亿元/公里

  中国

  约2亿元/公里

  2014年6月

  李克强访问英国

  双方将推动高铁等领域合作

  2014年5月

  李克强访埃塞俄比亚

  在非盟会议中心演讲时,李克强称要在非洲建立高铁研发中心

  2013年11月

  李克强访罗马尼亚

  在与罗马尼亚总理会晤期间决定在修建罗马尼亚高铁方面合作

  2013年10月

  李克强访问泰国

  与时任泰国总理英拉出席中国高速铁路展开幕式,其间对英拉介绍中国高铁技术的先进和安全可靠

【编辑:朱峰】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