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人大校长:丝绸之路经济带涉30亿人 将成世界新重心

2014年06月27日 17:5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北京6月27日电(记者 李金磊)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陈雨露27日在北京指出,丝绸之路经济带覆盖近30亿人口,将成为和平发展的新纽带、世界体系的新重心。

  陈雨露是在27日开幕的“丝绸之路经济的建设与未来:12国智库论坛”作如上表述的。该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承办,是中国召开的首次12国智库“丝绸之路经济带”会议。

  “丝绸之路经济带像一条金线”

  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访中亚四国时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要抓紧规划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

  陈雨露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就地理范围而言,丝绸之路经济带比世界上正在推动的几个跨大洋跨大洲的自由贸易区框架要小,但从合作潜力上看,丝绸之路经济带覆盖人口近30亿,像一条金线把世界上大多数政治自信、经济发达、资源丰富和富有国力的国家串联起来。

  “巨大的经济体量,再加上世界最有竞争力的经济发展速度,使得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望成为新全球化时代的经济大动脉,同时将成为和平发展的新纽带、世界体系的新重心。”陈雨露说。

  陈雨露指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就像打造一条互利共赢之路,使各国的经济更加紧密结合起来,推动各国基础设施建设和体制机制的创新,创造新经济和就业增长点,铸造各国经济内生的动力和抗风险能力。

  提出五大建议应对困难和阻碍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目前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阻碍,包括区域内多种合作框架间的不协调以及区域外部力量的压力等,类似挑拨式、误读式的国际舆论与氛围也不时出现,影响着区域内国家之间的互信。”陈雨露提到,但这些困难和阻碍都是局部和暂时的,可以通过加强全面沟通、增信释疑得到解决。

  陈雨露指出,习近平主席在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概念的讲话中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要做到“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和民心畅通”,为此,陈雨露从治理机制、交通网络、制度设计、金融合作和文化交流方面提出了五大建议:

  ——在治理机制方面,政策沟通应基于理念共识,决策共商。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内涵远超一般的自贸区,它是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见、互利共赢的人类交往的纽带,各国智库层面应该促进从官方到民间形成广泛的共识,营造决策共商的良好氛围。

  ——在交通网络方面,道路连通应当实现设施共建、资源共享。在逐步形成连接东亚、西亚、南亚的高速便利化交通运输网络的过程中,各方应加强规划和开发方面的协作,实现基础设施共建、交通资源共享。

  ——在制度建设方面,贸易畅通应推动关税共同、规则共议,目前丝绸之路经济带尚缺少中国和其他国家签署的区域贸易安排,保障贸易畅通的体制机制建设也在促进。除了贸易协定之外,丝绸之路经济带各方还应就投资便利化问题进行共同的商议,实现互利共赢。

  ——在金融合作方面,货币流通应规划汇率浮动和信息共享。在构建金融合作框架方面,可以引入大金融的思想,形成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各国禀赋相适应的金融结构,构建宏观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形成各国在资本项目下的本币结算和兑换,建立抗风险能力强大的金融、监管体系。

  ——在文化交流方面,民心相通应追求文化共存、价值共惠。丝绸之路交往史从来不推行特定文明的优越论,而是始终在双方平等交流中实现文化共享。要寻求丝绸之路经济带上多元文明的新共识,让多种价值观的精髓相互学习,不断加深民心相通,为区域合作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和社会基础。(完)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