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外交部就恢复驻索马里使馆、朝鲜发射导弹等答问

2014年06月30日 17:3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外交部就恢复驻索马里使馆、朝鲜发射导弹等答问
2014年6月30日,外交部发言人洪磊主持例行记者会。

  中新网6月30日电 外交部发言人洪磊30日主持例行记者会,就中国恢复驻索马里使馆、朝鲜发射导弹等答记者问。

  以下是外交部网站公布的答问实录:

  一、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邀请,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将于7月6日至8日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

  二、为进一步推动中国和索马里友好合作关系发展,中国政府决定恢复驻索马里使馆,并将于7月1日向索马里派出复馆小组。

  三、7月1日(明天)下午2点外交部将在蓝厅举行中外媒体吹风会,刘振民副部长将介绍习近平主席对韩国进行国事访问有关情况,欢迎大家参加。

  问:请介绍中国恢复驻索马里使馆考虑。

  答:索马里是第一个同中国建交的东非国家。1991年索马里陷入内战后,中国驻索马里使馆撤离。此后,中国同国际社会一道,为帮助索马里恢复和平稳定作出了不懈努力。2012年,索马里和平进程取得突破性进展,成立21年来首个正式政府和议会。索进入国家重建的历史新时期,中索关系也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中方决定恢复驻索马里使馆并派出复馆小组,体现了中方对中索关系的高度重视和对索国家重建的坚定支持。中方将以恢复驻索使馆为契机,同索方全面加强各领域友好合作,共同开创中索关系新局面,为索实现持久和平和国家重建作出贡献。

  问:请介绍德国总理默克尔访华具体安排,中方哪位领导人将同其会见?中方对此访有何期待?

  答:这是默克尔女士作为德国总理第7次访华。访问期间,习近平主席、李克强总理和张德江委员长等中国领导人将同她会见会谈,就双边关系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交换意见。相信此访将进一步增进中德政治互信,深化双方各领域务实合作,将中德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提高到新水平。

  问:中方如何评价即将于明天举行的日朝会晤?

  答:我们希望有关会晤有助于改善两国关系,有利于地区和平稳定。

  问:请介绍在伊拉克中方企业员工撤离的相关情况。他们现在具体在什么位置,是否将直接撤回中国?

  答:在中国驻伊拉克使馆、伊政府和军方通力协作下,中国机械设备工程股份有限公司1200余名员工已于6月27日成功从萨马拉全部撤出,转移到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目前有关人员全部平安。在这次撤离行动中,中方获得了伊拉克政府和军队的全力协助,我们对他们表示衷心感谢。

  正如我们上周向大家介绍的,中方目前在伊大约有1万多名人员,目前这些人员绝大部分都在安全形势可控的伊拉克有关地区。中国外交部和驻伊使馆将继续密切关注伊局势发展,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全力维护在伊中国公民和机构的安全与合法权益。

  问:据报道,朝鲜29日向朝鲜半岛东部海域发射2枚导弹。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答:我们注意到有关消息。希望在当前形势下,各方都能做出努力,缓解当前紧张局势,维护半岛和平稳定。

  问:能否介绍缅甸总统吴登盛访华期间与中国领导人会谈有关情况。

  答:6月27日,习近平主席同缅甸总统吴登盛举行会谈。两国元首一致同意,坚持中缅友好正确方向,深化全面战略合作,推动中缅关系继续健康稳定向前发展。

  习近平主席表示,中缅山水相连、命运相系。中方希望缅甸实现长期稳定和发展,相信缅方会继续坚持走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当前,国际和地区形势复杂多变,中缅两国都处在深化改革的重要阶段。双方应该从两国人民根本和长远利益出发,坚持中缅友好正确方向,坚持风雨同舟、互信互助传统,坚定推进全面战略合作,推动中缅关系继续健康稳定向前发展。中方坚定发展对缅友好,这一政策不会因一时一事而改变。

  吴登盛总统表示,中国是缅甸的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建交64年来,两国传统“胞波”情谊日益加深。缅方感谢中国长期以来给予的支持和帮助,将继续在中方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问题上支持中方。缅方愿同中方传承传统友谊,推动缅中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不断向前发展。吴登盛总统邀请并欢迎习近平主席在方便的时候访问缅甸,相信这将有力推动两国合作。缅方希望进一步提升双边贸易水平,欢迎中国企业投资,将积极落实好双方达成的各项合作协议。缅方愿为促进东盟-中国合作继续发挥积极作用。

  两国领导人一致同意,在新时期进一步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精神,为推进新型国家关系建设,维护世界和平和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编辑:姚培硕】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