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政府转作风多些“细功夫”少些“大嗓门”

2014年07月03日 14:30 来源:四川日报 参与互动(0)

  据本报近日报道,转变作风,正给各地带来新变化。要巩固成果,需要层层落实责任,层层传导压力,尤其还要不断从细节抓起。在遂宁市蓬溪县新会镇镇政府,院坝前的公示栏格外醒目:“决策不科学、调研不深入;会议过多过长,工作统筹不够;廉洁自律意识不强,存在收取土特产现象。”公示栏上共有十条“四风”问题,条条见人见事,直白尖锐,一目了然。

  用这种大胆“亮晒”的方式,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为转变作风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同新会镇细化转变作风措施有异曲同工之效的,是什邡湔氐镇出台的可操作的“十条细规”,包括帮贫扶困、精简会议、简化接待、严格考勤等4个方面,细化到在考勤方面,机关干部一天打几次卡,如何防止“走形式”等。

  不由得想起《史记》中的一则小故事。据《张释之冯唐列传》记载,一次朝会结束,张释之满怀欣喜地向汉文帝高陈三皇五帝的盛世功德,不料汉文帝却一下给他泼过去一盆冷水:“卑之,毋甚高论,令今可施行也。”作为人,耳朵里当然都喜欢多进来一些恭维的话,但汉文帝却在“自谦”中提醒说好话者,要格外重视实干。“行远必自迩,登高必自卑”。只有干好一件件不起眼的“小事”,做好一个个不经意的细节,才能取得实效。从这个意义上讲,只有将“四风”问题剖细、剖透,才能防止问题复发;只有出台更细、更准、更易于操作的“十条细规”,将防范机制细化透明化,才能使转变作风转化为实际行动,而非流于形式。

  在“细”中坚守,在“实”上铆劲。“细功夫”是在“微”中见大,在“细”中展现实干精神。比如说,将“四风”问题上墙,将“十条细规”监督逗硬,这些看似细枝末节的“小事”,却让人们切实感受到改变作风的诚意和行动,自然会获得人民群众的点赞。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这类例子俯拾皆是,如走进困难群众家里,摸摸被子厚不厚,看看油瓶子干不干、米缸子空不空,查查他们的房顶漏不漏雨;和群众同坐一根板凳,摆摆龙门阵,仰起脖子一口喝干大碗茶……

  干部的一个眼神,一个举动,一个细节,胜过千言万语。“细功夫”表面上看是“细”,里子却是“实”。所谓实,就是要让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不得不说,一些人好扯开大嗓门高声喊着要着眼大势、要轰轰烈烈转变作风、要惊天动地干大事,而对细节和“小事”却不屑一顾。这样会给人一种“口号高吼、行动高挂”、“形式铺陈、落实没门”的感觉。而要让百姓看到改作风的成果便无从谈起,如此,不但不能绘就一张官民和谐图,反而加深与人民群众的疏离感。

  《老子》说:“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社会转型期,群众权利意识高涨,社会利益诉求多样,少了细功夫、缺了实功夫,为群众办事就很难办到其心坎上。一些有利于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就要事先经过全面调查,俯下身子去倾听他们的心声。特别是一些涉及不同利益群体诉求的项目,要充分运用博弈智慧做到利益均衡,将事项虑细虑全,群众必然会报之以理解、支持和欢迎。转变作风如此,其他工作也概莫能外。(四川日报)

【编辑:刘彦领】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