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公车改革专家:“5813”补贴方案是车改最大亮点

2014年07月16日 23:27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酝酿已久的公务用车改革方案16日正式出台。如何解读这个车改方案?如何看待交通补贴上限?车改中可能出现哪些问题?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为此专访了公车改革专家、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

  车改意在提倡节约转变“官”念

  早在2004年,叶青首次以全国人大代表身份提交公车改革建议。随后在他参加的每次两会上,他都就推进公车改革提出建议。

  叶青说:“公务用车制度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阶段。公车私用滋生腐败,成为反腐重地。与其让公车私用人人喊打,不如轰轰烈烈进行车改。应该注意到,这次车改是在中央八项规定等背景下出台的,伴随着一场声势浩大的反腐行动,体现了党中央坚定的反腐决心。”

  本次公车改革,将取消副部级以下领导干部用车和一般公务用车;同时,将保留必要的机要通信、应急、特种专业技术用车和符合规定的一线执法执勤岗位车辆及其他车辆。

  叶青分析,车改落实后每年至少能节省1000亿元开支。2003年,他由学者转为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要求不配公车,单位每月给他一定额度车补,一年为单位节约8万元。

  叶青认为,公车改革不是在鼓励官员买车,而是让官员节约可以节约的钱,尽量绿色出行,同时改变“官”念。他说,如果一个干部遵循“3510”准则,也就是3公里内走路,5公里内骑车,10公里内地铁或公交,不仅车补能有盈余,身体还得到了锻炼,官员的医疗费也会下降。“当然也不反对官员买车,但建议要把有车的日子当做没车的日子来过,迎接车改的时代。”

  最大亮点:“5813”补贴方案

  公车改革方案明确,中央和国家机关补贴标准为司局级每人每月1300元、处级每人每月800元、科级及以下每人每月500元。

  叶青认为,补贴上限是本次车改最大的亮点。他说:“此前杭州、温州、深圳、上海等地车补标准不一。有的地方厅级干部交通补贴标准为每月2990元,有的地方处级干部交通补贴就高达3100元。补贴多了群众有意见,少了官员不满意,选择合适的补助标准很难。这次中央把握得非常好,非常适度。”

  叶青指出,这个上限会得到全社会支持,原因有两点。“一是非常适度。上限充分契合了《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中对发放交通补贴的要求;二是能得到大部分官员的支持。原先有公务车可以坐的官员,可能会持反对意见,但这毕竟是官员中的少数。90%的官员是没有专车和公务车的,他们欢迎这样的改革。”

  叶青说,他目前每月交通补贴1200元,完全够用。“车子大约每10天加一次油,一次加油400元,能满足公务需要。预计车改方案出台后,各地会视经济财政状况给出具体方案,上限以内的补贴基本够用。”

  “那些认为车补不够的官员,可能只有一个原因,就是公车私用了。除了每天上下班参加公务活动,他们还开公车去做私事。车改后,再照原来不计成本的方式开车,他们会舍不得,会感到心痛,就会被迫跟老百姓一起出行。”叶青说。

  警惕车改搞变通出现走样

  “车改实施后,要警惕官员找企业家借车,把公车私用变成私车公用,滋生新的腐败。”叶青提醒。

  他认为,借用私企车实际上是占了企业的便宜,就像商人请官员免费旅游一样。“现在出现了个别很不好的现象,一些基层领导坐百万元的高级越野车,一旦出事,就说是企业的,往往是一还了之。基层官员可能利用权力为企业谋取利益,这就等于受贿。”

  如何处罚这样的“私车公用”?叶青建议,可按照所借车辆一天的市场租车价格来计算受贿金额,按照天数累积。比如帕萨特之类的车一天租金在300-400元左右。也就是说,免费借了这辆车,就相当于每天给了300-400元,视同受贿。

  叶青认为,另外一个可能出现的问题就是甩卖公车。他建议,要给车辆做专业的资产评估,把公车拍卖交给全国联网的二手车拍卖公司。“网络拍卖可以让车价更合理。二手车的市场定价很成熟,有一套成熟的第三方资产评估公式可以套用,避免国有资产流失。”

  “同时还要警惕官员懒政,不能因为车改了就不会出门办事了。对于这种懒政心理,要出台配套措施,凡是要求官员必须要到场而没有到场的,要追究责任。”叶青说。

  最后叶青建议,要避免地方政府成立非市场化的“公车服务中心”让政策走样。他说,一些地方政府把各个单位的车队和司机召集成立“公车服务中心”。这相当于政府又多了一个机构,有悖于中央精神,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也应该避免。(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熊金超 冯国栋)

【编辑:官志雄】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