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记者追问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段“八大难题”(2)

2014年07月31日 14:34 来源:北京晚报 参与互动(0)

  难点5 沙河渡槽

  地点 鲁山县

  万米“巨龙”创世界之最

  过了方城县,干渠也宣告离开了全线干渠最长的省辖市南阳。进入平顶山市鲁山县不久,开阔的河滩上方出现了一条白色“巨龙”,绵延不尽,煞是壮观。这条“巨龙”,便是世界上综合规模最大的渡槽工程——沙河渡槽。

  相比起湍河渡槽而言,总长11.9公里的沙河渡槽不仅更长,而且结构更为复杂,“过水断面由梁式渡槽、箱基渡槽及落地槽三种结构形式组成。”平顶山项目部副部长于澎涛告诉记者:“其中梁式渡槽的U形槽身单个重达1200吨,近4层楼高,槽身厚度只有35厘米。”

  如何把这些既重又薄的槽身拼接起来?技术人员尝试了“槽上运槽”的新招数。“单个槽身完工以后,把架槽机设在基墩上,然后把槽身沿着已经放好的渡槽运过去。”这种施工技术,在整个水利工程建设中尚无先例。此外,为了确保“滴水不漏”,技术人员还采用了后装止水的先进工艺,于澎涛指着两段槽身中间大约五厘米的黑色连接缝解释说,“槽身放置的时候,会预留这样一道空隙,用橡胶填充,刷上防渗涂料,试验以后止水效果很好。”

  难点6 穿黄工程

  地点 荥阳市

  长江黄河相见不相交

  河南省会郑州以西30公里,南水北调中线干渠将载着长江水与母亲河相逢于此。这一次,干渠选择了从水下穿过。穿黄工程被视为南水北调中线的咽喉,正所谓“穿黄不通,千里无功”。

  工程人员首先要在黄河北岸打一口深达76.6米的竖井,“这是国内目前最深的地下连续墙,工艺要求很高。如果结合不密实,施工时就会涌水涌砂。”穿黄工程运管处副处长梁单禹向记者介绍,挖到40米深时出现大量渗水,所幸果断撤离,没有造成伤亡损失。最终通过水下开挖,用5米厚的混凝土封住了漏水孔。

  困难远不止于此。全长19.3公里的穿黄工程中,最难的当属4.25公里的穿黄隧洞段。“挖隧洞的原理跟地铁相似,修建地铁用的是土压平衡盾构机,但穿黄既要考虑土压,又要兼顾水压。”尽管前期做了大量准备,但最担心的涌水涌砂问题还是未能避免。“当时情况特别紧急,几位经验丰富的专家慎重分析认为,不会造成灾难性的破坏,于是带领工人一同继续作业。”回忆起这段经历,梁单禹依旧觉得紧张刺激,“当时如果不立即采取措施,涌水涌砂把盾构机埋起来,一台盾构机就要一个多亿!而且一旦埋住,竖井就算废了,短时间内很难再选出合适线路。”后来工人看到领导都在现场参与抢险,情绪平复,对钢管进行焊接加固,注入快凝的水泥浆,终于化险为夷。

  还有更大的挑战。“当时从德国公司采购设备时,预计可以一次打3450米,结果盾构机掘进1700米左右以后,刀盘磨损严重,必须予以修复。对方开出几千万美元的天价,我们只能自己想办法。”梁单禹说,工程队派出30名技术精、体质好的干部去航海大学学习带压进舱维修技术,两个多月以后学成归来。先由航海大学专家带着下去修了两次,之后就可以自行修复。“专家下去一次要一万块钱,我们的人只要五百块,大大节约了成本。”

  从横跨渠道的大桥上俯瞰,两侧护坡多达四层。“这里是南水北调河南段开挖最深、最宽的一段。”梁单禹指着桥下不远处的隧道口说,“隧洞双洞平行,内径均为7米,距离黄河水最近的地方只有23米。”

  难点7 高填方

  地点 焦作市

  多重保险应对“地上悬河”

  干渠穿过黄河,来到焦作。12.9公里的焦作一段工程,是整个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中唯一一座穿越中心城区的明渠工程。为什么要选择穿城而过,而非绕城?河南省南水北调焦作建管处处长胡国岭解释道:“焦作城北是太行山,穿山投入要比穿城多花36亿;城南地势较低,要把干渠抬高到地面以上18米,风险较大。”焦作不得不建起“地上悬河”穿城而过。

  “干渠自陶岔渠首到北京团城湖全线自流,落差仅有99米,沿线坡度必须精打细算。为满足调水要求,只能对地势低洼的渠段进行填筑。焦作城区渠堤高出地面6米以上的高填方段长3598米,平均高度在10米左右,最高处有13米。”胡国岭强调,“渠底高、流量大,一旦出现透水跑水事故,后果不堪设想。”设计人员因此为干渠上了“多重保险”。焦作一段三标常务副经理田源告诉记者,“比如,对高填方段的渠堤加宽3米,将渠道内部的衬砌从8厘米增至10厘米,渠堤增设防渗墙等。”此外,在整个焦作城区,总共设置了两个退水闸,一旦出现险情,可以随时退水减压。

  难点8 穿漳工程

  地点 安阳市

  豫冀交界处 设置拦冰索

  北上安阳,中线干渠也就到达了河南段的最后一站。三个月以后,丹江水将越过这里的漳河进入河北。穿漳工程也成为干渠在河南境内最后一项“超级工程”。

  自6月5日起,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黄河以北段总干渠已经开始进行充水试验。来自岳城水库的一泓清水让通往漳河的干渠多了几分灵动之气,一群水鸟“扑棱棱”地从水面掠过。渠道坡下约百米左右的地方全部设有一人多高的绿色隔离网,每隔一段距离便挂有“禁止入内”等字样的警示牌。

  沿着渠道旁仅容一车通过的小路前行,可以看到不远处高高耸立的绿白相间建筑物横亘在干渠上方。

  “由于地下水位比较高,当时可没少费工夫。”穿漳管理处负责人栗宝山谈道:“穿漳工程河床下70多米深是砂卵石冲积层,像个漏斗,一个点抽水,周围的地下水都会流过来。后来,工程采用了防渗帷幕与井点降水相结合的施工方案。在施工区域周围,像梅花桩一样,钻下七八十米深的孔,然后灌入水泥泥浆形成防渗墙。”

  站在控制闸门建筑平台上望向干渠,一排青灰色铁桶连成的锁链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这个是拦冰索。因为穿漳工程位置靠北,到了冬天气温较低,为了防止冰块进入隧洞影响调水,所以在这里专门设了一道‘机关’。”办事员周彦军解释道:“入口东侧有退水排冰闸,被拦住的冰块可以从这里排入漳河泄洪道。在进口检修闸上,有100多吨的平板钢闸门,上面也装置有融冰系统,避免防水系统被冰块损坏。”

  从控制闸门处向北远眺,周彦军指着漳河对岸的建筑向记者介绍,“那里就是河北了,距离这里只有600多米。”

  再过不久,甘甜的丹江水就将从漳河之下,涌入河北,送至京津。(记者 宗媛媛 胡铁湘 摄 秦亚堙 制图)

【编辑:杜雯雯】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