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找媒体曝光,何以成为另类上访

2014年07月31日 21:57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访民报社门口集体喝农药”事件近日引发广泛关注。近年来,“找媒体曝光”似乎成为上访群众眼里的“捷径”,然而,这条“捷径”是否真的“包治百病、立竿见影”呢?

  群众:当地干部就怕媒体曝光

  近年来,随着舆论监督作用的增强,很多群众对媒体的期望值越来越高。遇上事,不找相关部门解决,喜欢找媒体“曝光”。在他们看来,记者应当“路见不平一声吼”,而且这“一声吼”的力量,至少能让被监督者“抖一抖”。

  “现在当地干部就怕媒体曝光,一说找报社、电视台他们就怕了。其实我们也有苦衷,面对有关部门、开发商的时候,老百姓肯定是弱势群体,没有办法才找到媒体的。”一位成都市民告诉记者,他们小区的房屋质量问题就是通过媒体曝光才得到了解决,虽然结果也不是特别满意,但毕竟开发商肯“搭理”他们了,相关部门也出面调查了。

  在采访中,不少群众持有相同观点,认为媒体的威力很大,能帮忙解决通过常规途径不能解决的问题。甚至,一些群众误以为媒体能“包打天下”。

  一位记者反映,她曾遇到一位上访者,他种的几颗果树由于村里修路被砍掉,要求记者带着法院和检察院的人去把当地的村支书抓起来。“我向上访者解释,媒体是不能干预检察院和法院行为的。”这位记者说,“但那位大爷愤怒地斥道‘你们都管不了,还有谁能管?’接着拂袖而去,留下我一个人在风中凌乱……”

  记者:还请正确认识媒体职能

  与群众热切期许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大多受访记者都表示,作为新闻工作者,很感谢群众对媒体和记者的信赖,但是也希望群众能正确理解媒体的职责范围和作用。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是记者的职业理想,但媒体只能起到舆论监督的作用,客观上可以推动部分问题的解决,不能够也不应该直接参与事件的处置。”一中央媒体驻川机构的记者这样说。

  他还认为,记者通过新闻报道反映社会问题,是一种职业行为,所以他的行为必须遵循新闻规律。首先记者必须对上访者所反映的事件进行判断,具备新闻价值才能进行核实、调查和报道,并不是所有上访者反映的问题都能作为新闻来报道。

  另外,很多受访记者都提到,有的问题经过曝光后确实得到了解决,但千万不能以为记者采访了、媒体报道了,问题就肯定能得到迅速而圆满的解决。

  “很多被曝光事件没有得到及时处置和解决,有的是相关部门和被曝光对象对新闻报道视而不见,有的是现行法律法规不完善,还有很多情况是当事人反映的问题不符合实际,或尚不具备解决问题的条件等等。总之,群众应该正确看待新闻的作用,不要做出极端行为。”一位地方都市报记者这样说。

  专家:媒体不是“青天大老爷”

  对于上访群众频繁寻求媒体帮助的现象,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教授胡光伟认为,从一般情况来看,虽然媒体发声比上访者个体发声的影响力要大,但上访群众给媒体戴上“青天大老爷”的帽子,是一种很不正常的现象。媒体应当客观真实地报道新闻事实。这种现象说明现有信访渠道还不是很通畅,有关部门应尽快疏通反映问题的渠道,降低信访成本,提高信访效率,帮老百姓尽快解决问题。

  “近年来,老百姓的信访路很难走,当他们发现媒体很好用,成本低且有效时,‘媒体维权’‘媒体管事’成了很多上访群众的选择,甚至采取一些极端手段来让媒体关注度升级。”胡光伟说,老百姓对媒体很信任,这是好事。但如果让媒体发挥超出其职能的作用,显然就勉为其难了。(记者童方)

【编辑:朱峰】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