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商务部外贸司司长:外贸增速将呈前低后高走势

2014年08月03日 10:19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参与互动(0)

  今年以来中国外贸形势复杂严峻,根据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进出口总额2.02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2%,其中,出口1.06万亿美元,增长0.9%,进口9590亿美元,增长1.5%。五六月份进出口数据虽有回升,但多重压力尚未根本缓解,能否实现全年7.5%的外贸增长目标?商务部下一步将会采取哪些具体措施“稳外贸”?本报记者就此专访了商务部外贸司司长张骥。

  上半年形势依旧严峻

  问:如何看待当前我国外贸形势?下半年外贸走势如何,7.5%的全年外贸增长目标能否顺利实现?

  答:今年以来,受外需不振、企业综合成本上升、去年异常贸易垫高基数等多种因素叠加影响,我国外贸发展面临的形势复杂严峻。

  从国际市场看,外需尚未根本复苏。据WTO统计,今年第一季度全球贸易量同比增长2.1%,低于年初预计的全年4.7%的增速。从先行指标看,部分指标明显走低。上半年我国加工贸易进口2356.9亿美元,下降1.1%,预示未来3个月加工贸易出口将呈下降趋势。从重点行业反映情况看,总体缺乏增长点。

  综合判断,下半年外贸进出口增速有望继续回升,全年增速将呈现前低后高的走势。据测算,要完成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全年外贸7.5%的增长目标,今年后6个月月均增速需达到13.3%,极具挑战性。

  未来仍会中低速运行

  问:过去4年(2010-2013年)中国外贸增速分别为34%、22%、6.2%和7.6%,是什么原因导致外贸持续下降?

  答: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支撑我国外贸高速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外贸发展环境开始出现国际产业转移放慢、周边国家承接转移加快、生产要素成本上升“一慢、一快、一升”的特点,加之国际需求没有根本改变,我国外贸持续多年两位数高速增长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外贸保持平稳、适度增长将成为“新常态”。

  总的来说,我国外贸持续高速增长所长期依赖的劳动力、土地、资源、环境等低价要素供给,走规模和速度扩张的发展之路已不可持续。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外贸增速将在中低速区间内合理运行。在外贸传统优势弱化的同时,必须优化外贸发展环境,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在保持外贸稳定增长的同时,着力转方式、调结构,不断提高外贸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问:您认为当前中国外贸发展仍具有哪些优势和有利条件?

  答:我国外贸发展仍具备诸多有利条件和新优势。首先,我国仍然具备综合竞争优势,包括基础设施完善、产业配套完备、人力素质较高等。我国产业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总体上结构性互补,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改变。其次,已培育出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行业和企业。我国通讯、电力、轨道交通等大型成套设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在技术、价格等方面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金融危机以来出口保持了15%的年均增速。我国民营企业竞争力增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民营企业出口年均增速高于外贸出口18.4个百分点。民营企业已成为外贸最具活力和出口潜力的市场主体。

  多项措施推进稳增长

  问:为实现今年外贸增长目标,商务部下一步将会采取哪些具体措施?

  答:下一步,我们将会同相关部门继续以稳增长、调结构为目标,重点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是加快推进《关于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的落实工作,推动有关稳增长措施机制化。当前重点协调和推进落实6项工作:第一,清理和规范进出口环节收费。第二,加快推进贸易便利化。第三,进一步加快出口退税进度。第四,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第五,加大出口信用保险支持力度,增加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承保的国别限额,扩大对中小企业的覆盖面,支持大型成套设备出口。第六,研究完善有关措施,推动跨境电子商务、市场采购和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发展。

  二是努力推进“五个优化、三项建设”工作。继续采取切实措施,大力推进外贸市场结构、区域布局、经营主体、商品结构和贸易方式优化。加快外贸生产基地建设、贸易平台建设以及支持国际营销网络建设。

  三是会同有关部门,加快研究制订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的政策措施。(记者 周小苑)

【编辑:杜雯雯】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