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记者赶赴云南震中见闻:20余台大型机械正抢通道路

2014年08月04日 08:26 来源:云南日报 参与互动(0)

  鲁甸“8·03”地震发生后,本报昭通分社记者迅速赶赴震中鲁甸县龙头山镇。

  “生命线”垮塌上百处

  一路上,余震不断巨石不时滚落,险象丛生。据初步估计,这条道路上山体滑坡、垮塌发生了百余起,其中严重的有10余处。车行至离震中近10公里的沙坝村时,被一处十分严重的滑坡阻断了前行的道路,所有车辆受阻。

  滑坡现场,昭通市、鲁甸县两级交通部门组织了20余台大型机械,100余人正在紧张进行道路抢通。现场负责人告诉记者,将尽全力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打通这条救援“生命线”。但由于滑坡严重,现场情况复杂,“生命线”一时将无法打通。

  震中千余人等待救援

  记者弃车徒步往龙头山镇前进,一路上,不断有解放军、武警官兵与各方抢险救援队伍徒步挺进,不断遇到救援人员往外运送伤员。经过两个小时的艰难前行,连走带爬,记者一行终于抵达震中龙头山镇龙泉社区。

  记者在现场看到,震中龙头山镇所在的3个村庄龙泉社区、王家垴包、小博箐村共有170余户人家,一半以上人家的土木结构房屋在地震中尽数倒塌。3个村共有近1000人,地震时有半数人外出采摘花椒,幸免于难。目前约20人遇难,受伤人员六七十人。

  小博箐村村民周乐琼告诉记者,同村的余金座家祖孙3代7口人,就有3人在地震中遇难。

  鲁甸龙头山中学的老教学楼和龙头山派出所办公楼在地震中倒塌,派出所所长夏大猛等3名民警不幸遇难。

  现场余震不断,昨晚从8时多到12时,就发生了5次大的余震,人无法站立,房屋再度被震垮。上千名等待救援的受灾群众聚集在龙头山镇骡马口小广场。一些群众尚有亲人仍在3个村庄内,由于手机信号不通,他们四处打听亲人的消息,十分焦虑。

  暴雨增加救援难度

  昭通军分区、武警官兵和预备役官兵紧急展开救援,灾区群众也在全力进行自救互助。

  昨晚22时28分,灾区发生第三次大的余震,房屋再度倒塌。正列队准备进村救援的武警官兵,在余震发生时迅速冲入骡马口小广场一座倒塌房屋内,成功救出一名孕妇。不断有官兵从村庄里抬出伤员,现场的医疗人员搭建临时救护所,对伤员进行简单包扎。

  在现场,记者看到鲁甸县消防大队官兵进入重灾区龙泉社区骡马口小组,争分夺秒搜救失踪人员。截至记者发稿时,3名伤者被成功救出。

  石安平、石安玉、杨启顺、白子雷送伤员白文芳到镇上的路上又遇余震。惊魂未定的4人告诉记者,他们所在的龙泉社区大字塘组房屋全部倒塌,几乎成为孤岛。社区里有30多户150多人,由于大部分青壮劳力外出打工,留在社区里的60多人几乎都为老弱妇孺。地震发生后,居民迅速展开自救,全力抢救出6人,目前尚有6人被埋在废墟中,初步认定其中2人已经遇难。

  鲁甸县电力公司克服重重困难,运送11台发电机、3盏高杆灯到重灾区龙泉社区骡马口和救护现场。

  今日凌晨1时左右,灾区突降暴雨,雷电交加,救援工作困难重重。

  雨夜中,震中龙头山镇龙泉社区骡马口小广场上,不管是受灾群众,还是抢险救援人员,不管是医务工作者,还是先期进入灾区的媒体记者,都加入了自救的行动。各媒体记者自己动手搭起帐篷,尽管近10个小时粒米未进,余震一次又一次发生,本报记者就着手机屏幕微弱的荧光,用短信、微信和电话等方式,发回灾区见闻。

  今夜无眠,灾区挺住,鲁甸坚强。(本报记者 蔡侯友 谢毅 谭雅竹)

【编辑:王硕】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