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专家解析云南震区房屋抗震差:一缺钱二缺知识

2014年08月05日 16:12 来源:北京晚报 参与互动(0)

  “其实多花一些钱改造房屋,多普及一些抗震知识,房屋倒塌就不会有这么严重”,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结构工程师徐珂,昨天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感慨。

  据云南民政厅消息,截至8月4日14时,地震造成昭通市鲁甸县、巧家县、昭阳区和曲靖市会泽县108.84万人受灾,2.55万户7.98万间房屋倒塌,3.92万户12.40万间严重损坏,15.12万户46.61万间一般损坏。

  在地震发生后,多方媒体援引中国地震局消息,认为震级较大、震源浅、人口密集和房屋抗震性差,是造成此次地震伤亡较大的四大原因。除却前三个“不可抗”因素,记者昨天就灾区房屋抗震性差进行了深入采访,发现昭通灾区的农民既缺乏足够的经费改造房屋,也缺乏足够的抗震知识、改造意识。

  危房多

  C级以上危房201.98万户

  世界最年轻的山系横断山脉贯穿云南全境,在“彩云之南”,相对平缓的山区只占总面积10%,省内大面积存在落差较大的山区。而在云南的广大山区,存在数以百万计的危房。

  据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消息,至2013年年底,云南省仍有C级及以上农村危房201.98万户。这个数字在几年前,更加触目惊心。

  改造投入大

  各级危房改造补助108.32亿

  据悉,至2013年,云南共下发中央及省级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108.32亿元,2013年,安排中央和省级农村危房拆除重建补助资金46.75亿元,中央补助资金16.36亿元,省级财政配套补助12.06亿元; 州(市)和县(市、区)投入农村危房修缮加固改造资金0.984亿元。5年共安排农村危房及地震安居工程改造任务142.62万户,拆除重建95.6万户,修缮加固46.92万户。

  截至2013年底全省共统筹完成了农村危房拆除重建和加固改造323.02万户,农村危房总量由515万户、占843万户农房总户数的61%,减少到目前的225万户、占农房总户数的26.7%。数量减少了一半多、比例下降了近35个百分点,受益人口近1300万人。

  户均补助不多

  每户补助1万多 依然不太够

  记者昨天连线采访昭通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村镇建设科,该科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4年下发各级补助108.32亿元,看上去是一笔很大的投入,但分摊到每户依然显得不够。

  根据昭通市住建局更新的最新数据, 2013年省级预下达该市农村危房改造及地震安居工程任务为5.4万户,截至目前,此次地震的震中鲁甸县农村危房改造及地震安居工程开工率只有59.08%,排名昭通全部11个县倒数第二;而竣工率方面,鲁甸县仅有0.08%,排名全部11县倒数第一。

  昭通住建局村镇建设科工作人员对记者说,相对于建筑成本,每户1万多块钱的补助并不太够。“我们这里农村贫困人口很多,每次危房改造,只能让最贫困、最危重的房屋先改造,但每户的补助其实并不高,农民改造的热情也不高。那些农村的自建房,还没有参与改造的,我们也不好强行改造,这样会造成不必要的社会问题。”

  当地居民抗震知识有限

  记者昨天连线了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结构工程师徐珂,他告诉记者,在昭通这样的山区,能实现的、最经济实惠的建筑结构就是砖混结构,而这种结构,如果没有专业的抗震知识进行改造,抗震效果并不好。

  “相比起框架结构,砖混结构的抗震效果是稍差一点。但是,并不是说砖混结构就一定不抗震,只要经过专业的改造,花几千、一万多块钱,就能达到比较好的抗震效果”,徐珂说,在经济欠发达的灾区,当地居民的抗震知识也有限,再加之宣传不到位,居民自建房时,就会把经济因素放在首位,哪种材料最便宜、最容易获得、施工难度最低,就用哪种材料盖房子。

  记者在连线临近灾区的云贵交界处的山区农民时得知,在当地,统一的抗震标准并没有落实,对贫困的山区农民而言,砖混结构的房屋,已经算是很好的房屋。

  记者注意到,在2013年底,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曾将《云南省农村民房建设抗震设防技术导则(试行)》发送给昭通市住建局。昭通市住建局还下发了《关于加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工作的通知》,不过,据当地媒体报道,作为农村群众建房的技术依据,《导则》在全省仅印制了6万本。记者 孙毅 文 实习生 朱昱炫

【编辑:吴涛】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