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50岁以上农民成农业“主力军” 中国农民亟需转型(2) 查看下一页

2014年08月12日 08:41 来源:半月谈 参与互动(0)

  倾听农民成长的呼声

  农民转型需要在现代农业的实践中、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逐步完成,而如果有相关的培训和引导,这一过程无疑会更加顺畅。当下,我国在培训新型职业农民上已有不少探索,取得成绩的同时也面临很多不足。就此,本刊记者采访了多地农民,倾听他们的看法和呼声。

  培训需求“冰火两重天”

  采访中记者发现,普通农户和职业农民对培训的需求和心态存在明显不同:普通农户对参与农业技术、技能培训兴趣不大,积极性不高,培训组织难度较大,效果也不明显。而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种地大户、家庭农场主等新型经营主体则积极希望参与各类培训。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三河湖镇胡家村胡福华表示:“老百姓种地,不需要啥技巧。比如打药,一般就是蚜虫,都能看出来,其他没啥。该浇地就浇地,该打药就打药,靠经验。”

  山东莘县农民刘光为说,自己家种了3亩韭菜,凭经验就能种得不错,不需要什么技术培训。

  因为如此,一些地方为了完成上级培训考核目标,不得不用发毛巾、脸盆、洗衣粉等“奖品”,来吸引农民上课,甚至靠村干部“拉壮丁”;有的地方还搞虚假培训,弄来农民身份证登记签名,随便找人糊弄几堂课,凭所谓的“培训登记表”,就算完成了培训任务。

  浙江省嘉兴市华中粮油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沈华中告诉记者,农村散户主要是生产自己的口粮,家庭收入主要来自企业打工,让他们不打工去听课培训当然不愿意。有些地方农民培训仅仅是为了车马费和午餐费才来的。来了也不听课,就在教室里聊天带小孩。

  相对于普通农户对培训的冷淡,近年来大量涌现的新型经营主体则对农民培训表现出强烈需求。

  山东高密种粮大户王翠芬表示,以往种地面积小,生产环节忽视一点,损失相对较小,现在种2000多亩地,稍有闪失,损失会相当严重。所以自己非常需要相关生产管理、技术等方面的培训,自己也经常去各地参加滴灌、植保、新品种等方面的培训。

  重庆市农委对当地10个区县1200多户职业农民问卷调查显示,85%以上的职业农民希望能获得系统培训,其培训需求主要集中在农业职业技能、生产管理能力、市场开拓知识等三个方面。

  记者采访发现,有的职业农民对培训甚至可以用“如饥似渴”来形容,除了参加政府部门组织的免费培训之外,有的人甚至自掏腰包,到农业院校、科研机构进修,就是想多获得一些技术,多懂得一些经营管理经验和把握市场的能力。

  不要“大路货”,不要“炒冷饭”

  许多农民对培训没有兴趣,与培训内容单一、缺乏实用性也不无关系。浙江嘉兴市华中粮油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沈华中说,他参加过很多技能培训,形式主义大于实际学到的内容,往往都是考试抄书,学不到实在的东西。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目前农村培训普遍存在重复培训、低水平培训、专业设置面较窄等问题,造成培训与需求脱节,培训内容多是“大路货”,没法满足职业农民个性化需求。

  “老师基本不变,上课内容都一样,每次‘炒冷饭’。”浙江省食用菌协会理事毛荣良说,农民培训需求不断变化,培训专家不变化、培训内容不够广泛肯定不行,生产需求和培训机构的专业设置、师资条件不相吻合,农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肯定不高。

  湖北随县宝兴家庭农场主肖保新说,农业、农机、劳动就业等很多部门都在搞培训,有的时候本来是水稻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时期,可培训却在讲小麦种植技术。

  “现在的培训,就是把一些农民组织到一起,发两本书,照着书本把安排的内容讲完,什么都涉及一点,有点撒胡椒面的意思。三两个小时就讲完一个品种整个的生产过程。农民本来接受能力就弱,很多人听不懂,来了也学不到什么东西。”肖保新说。

  据了解,在政府内部,农业、扶贫、劳动、科技、教育等10多个部门都在搞农民培训工作,培训项目包括阳光工程、绿色证书培训、雨露计划、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等不下20种,资源分散,单一培训项目规模偏小,使培训效果打了折扣。

  例如,重庆农业部门实施的“阳光工程”,由于资金投入有限而且分散,实用技术培训一年仅有两次,一次一天。当地参加过培训的农民说,培训时间太短,知识还没来得及消化,培训就结束了。

  不少农民还反映,他们更愿意参观学习外地大户经验,大面积种植怎么操作,新型农机怎么维修,仓储怎么解决,怎样和市场对接,农场、合作社怎样管理等等。“书本上的知识可以不用花那么多时间,我们更愿意接触些实际的东西。”一位农民说。

  突破技术培训,满足多样需求

  以往培训主要集中在生产环节,以提高种植、养殖技术为主。这当然仍是农民培训的主要内容,但不少新型农民已不满足于此了。

  重庆涪陵区石沱镇光明村种粮大户刘忠志说,培训课上,老师讲的都是常规技术,对于我们这些种粮已超过30年的“老把式”来说,根本不是问题。“我们村农田是酸性土壤,而培训老师总按书本上碱性土壤的标准教农民如何施肥,种出来的粮食能高产吗?”

  “我现在种粮已经开始使用激光平地仪、气象测普仪、农药残留速测仪等高技术设备。种地新技术了解得比农技员还多,他们怎么给我当老师?”河南省武陟县种粮大户王福军说。

  实际上,这些新型经营主体不是不需要培训,而是需要更高层次、更多样化的培训。寿光市农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主任胡云生说,随着新型农民的增多,应该加强农业生产产前和产后的培训,特别是涉及农产品销售、管理、品牌化等的培训,农民需求比较迫切。

  寿光邦都果蔬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杨金城表示,自己经营的土地有近500亩,从2011年开始经营,主要涉及精品果蔬种植销售。“技术方面的问题雇了技术员负责,我主要需求的是经营管理层面的培训。”

  “2012年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组织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对我帮助最大。”杨金城说,那次培训老师讲的是国家对农业发展政策层面的鼓励和支持,现代农业的未来和走向,这些都是他比较感兴趣的问题。

  湖北随县宝兴家庭农场主肖保新说,单纯技术培训已远远不能满足现在的需要。“对新型农民应该是全方位培训,如管理能力、经济学知识、市场营销等,因为我们不仅仅是盯着怎么种好这些土地,有个好收成,更重要的是怎么闯市场,怎么管理团队!”

  既然是培育新型农民,就必须尊重农民,让农民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国家的涉农补贴、惠农政策等,也应该是培训的内容之一。肖保新称,惠农政策要加强宣传,要公开透明,要有标准。现在好多政策我们根本不知道,以致很多环节都存在寻租的空间。(记者 王贤 张志龙 李松 魏董华)

【编辑:刘彦领】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