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国际社会积极评价中国抗震救灾行动:专业高效

2014年08月12日 09:06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中国云南鲁甸8月3日发生里氏6.5级强烈地震,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随着救援力量和救灾物资的不断进入,灾区秩序逐步恢复,各项抗震救灾工作平稳有序进行。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国外专家学者纷纷表示,在抗震救灾过程中,中国政府表现出了高度的组织与协调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灾害带来的损失。

  救灾反应迅速

  展现坚定信念

  巴基斯坦参议员、巴中学会主席穆沙希德·侯赛因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救灾力量在震后克服重重困难,迅速赶到灾区,救助灾民,抢修道路,有利于将灾难的破坏程度降到最低,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称赞。此外,救灾物资及时到位,受灾地区秩序井然,灾民也得到了妥善安置,情绪稳定,救灾的各个环节有条不紊,反映出中国政府的有力指导和科学统筹以及攻坚克难的精神,提振了民众应对灾难的勇气,为赢取抗震救灾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弗拉基米尔·彼得罗夫斯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次云南鲁甸发生的地震造成了很大的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在天灾面前,中国政府表现出了高度的组织与协调能力,大批救援人员迅速做出反应,深入灾区,疏通道路,运送应急物资。各级领导机构指令下达通畅,救援体系高效运转,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灾害带来的损失。

  彼得罗夫斯基认为,在2008年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之后,中国处置震后灾情的能力迅速得到提高。在此次地震救灾中,一些专业的救援队伍以及专业的搜救设备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应用。他表示,俄罗斯每年也会发生各种类型的自然灾难,俄中两国在防灾减灾领域有非常大的合作空间。

  南非约翰内斯堡市议会多数党领袖办公室研究员卡拉波·拉马胡纳对本报记者表示,地震发生后,中国政府在第一时间展开救援行动,与时间赛跑营救生命,并向灾区调集了大量救援物资,中国政府展开救援的速度让人称赞,体现出生命至上的价值理念。拉马胡纳相信,强大的中华民族一定能战胜一切困难,祝愿灾区的民众能够早日走出阴霾。

  日中协会理事长白西绅一郎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地震发生之后,中国领导人和中国政府心系灾区,把老百姓利益放在第一位,相信中国人民通过此次地震灾难,一定会积累更多抗震救灾方面的经验。

  民众团结一心

  救援专业高效

  韩国《东亚日报》编辑局副局长河宗大对本报记者表示,2008年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时,作为驻华记者的他曾亲自赶往灾区采访报道,看到了地震给当地造成的满目疮痍,但也感受到了中国人民在面对灾难时的巨大勇气。中国政府、军队和民众团结一心,共同抗击地震灾难的精神深深打动了他。河宗大相信,中国人民一定能团结一心,克服这场发生在云南的地震灾难,重建家园。

  利亚德医生曾经在2008年作为印尼医疗队的成员前往四川汶川帮助中国抗震救灾,他对中国救援工作的高效、专业和敬业赞不绝口。更令他印象深刻的是中国人民的坚强,在灾难面前的团结和互相帮助。利亚德说,这次云南鲁甸地震再次体现了中国人民众志成城应对灾难的坚定与勇敢。中国政府在地震发生后反应很迅速,抓紧每分每秒组织救援,祝愿中国人民能够尽快战胜灾害。

  泰国朱拉隆功大学亚洲研究中心研究员林宏告诉本报记者,地震灾害发生后,中国政府的救灾行动非常到位。此次抗震救灾过程中,包括泰国华侨华人在内的海内外各界人士都对灾区表达了深切的慰问。林宏认为,这与中国政府的快速高效行动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是分不开的。

  埃及中东通讯社副总编萨米亚女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在地震发生后,中国政府在第一时间派出军队和救灾人员帮助灾区民众,显示出中国政府针对突发事件准备充分,反应迅速,希望中国的受灾民众能够早日渡过难关,重建家园。

  (本报记者杨迅、张晓东、倪涛、刘军国、万宇、刘慧、王天乐、刘睿)

【编辑:朱峰】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