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海浦东新区机关改革百日 人员编制减近300名

2014年08月18日 11:32 来源:解放日报 参与互动(0)

  今年5月,浦东新区经过反复酝酿,推出了“两个15%”的改革计划,即区级机关内设机构精简15%,区级机关行政编制精简15%,在全市率先迈出了精兵简政的步子。
  改革推行百日来,先后有100名机关干部“下沉”到基层,到问题和矛盾集中的第一线。通过改革,浦东机关“瘦身”了,部门“健身”了,基层“强身”了,而机关干部则得到了锻炼,真正接到了“地气”。

  到基层一线施展抱负

  浦东新区区委宣传部办公室原副主任姚亚英,2个月前被选派至陆家嘴社区(街道)担任综合党委副书记。作为首批选派基层的年轻干部,姚亚英坦言,经过这段时间的基层磨练,体会到了走出“温室”的重要性。
  刚到街道,小姚就被安排参与阳光驿站社会化转型、陆家嘴公益城建设等重点工作。“街道敢压担子给我这个新兵,这份信任,既是动力,也是压力”。为此,姚亚英跑遍了楼宇综合服务站,并尝试拜访两新组织负责人。“他们大部分都是企业的高管,时间宝贵。与他们交谈中,我能感受到他们对党建的重视,对新时期党建新模式的期待”。
  如何回应对方的热忱,却困惑着姚亚英。“我们的项目、服务如何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对新领域新组织中新群体的新需求如何把握?”在“接地气”的过程中,姚亚英慢慢摸索到了一条通路: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策于民。
  她参加了楼宇服务站组织的“阳光使者——午间公益1小时”,从青年白领处捕捉到化零为整的“微时间、微公益”灵感,发现这种服务模式最能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 她在与“两新”组织负责人沟通中,了解到志愿参与的文化活动能够让传统党建更具亲和力。姚亚英告诉记者:“以前,机关工作更多的是自上而下的部署和安排。现在,有机会成为自下而上信息收集渠道中最基础的一环,感觉很鲜活。”她打趣道,“这段时间自己的鞋跟越穿越低,早上出门时甚至想穿运动鞋上班。穿高跟鞋走访楼宇企业实在吃力啊。”
  推动机关优秀干部到基层一线去施展抱负,营造干部面向基层、面向一线、面向群众的良好氛围,是浦东此次机关“瘦身”改革的一大亮点。新区组织部副部长徐雯说,下基层的100名机关干部中,大部分担任了村居委员会党支部书记,“机关干部到基层,就是要转变角色、融入团队,虚心请教、主动适应,在基层舞台上展现才华。”

  基层迎来清新之风

  机关干部到基层,受益的不仅是干部,还有基层。浦东很多街镇领导都说,优秀机关干部给基层带来了一股清新之风。
  5月14日,在机关工作了12年的李璟,到金杨新村街道黄山始信苑担任党总支书记,开始了自己“小巷总理”生涯。“老实说刚开始的两周感觉手忙脚乱。”李璟坦言,当时她在接待居民、开会等事务上花费了大量精力。
  如何提高效率?她开始仔细梳理自己的工作。在区政府机关工作多年,李璟养成了一个好习惯,记工作笔记。从笔记上,她发现了突破口:应该有计划地开展工作,而不是让工作找上自己。刚好赶上半年时间节点,居委会正在对各项工作进行阶段总结,小李在了解居民区整体工作情况后,借助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邀请小区各楼组长、志愿者代表等分4次召开座谈会,听取大家意见。
  李璟随即联合居委干部一起制定《群众路线登记册》,还建立了居民首次来访接待制。《登记册》运作3周就记满了10页,李璟和工作人员逐条分析,“目前着手解决的”、“下阶段努力方向”以及“需借助其他力量解决的”。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小区工作开始步入正轨。
  李璟说,黄山始信苑有数个历史遗留难题,停车难、绿化维护难是其中两个。“小区里有些问题都是由停车难引发的。下转8版  (上接第1版)抓住这个 ‘牛鼻子’,很多工作都能迎刃而解。”目前,小区已试点将一处黄土裸露的绿化带改造成透绿砖,增加停车空间,缓解矛盾。
  浦东新区区委组织部收到的反馈意见显示,大部分街镇对下基层的干部表示满意,认为他们基础好、素质高,有大局意识,组织纪律性也强,在问题面前,善于思考、肯动脑子。他们的到来补强了基层队伍。很多街镇提出,能不能多给一些下沉干部的名额,“因为这样的人才,是基层最缺的。”

  倒逼提升行政效率

  按照“两个15%”改革计划,浦东区级机关人员编制核减了近300名,区级机关内设机构核减了36个。人员少了,机构减了,政府工作效率会不会因此受影响?
  机关“瘦身”与简政放权结合起来,通过精兵放权来倒逼行政效率提升,是此次改革的又一看点。
  住在浦东塘桥街道的小林最近萌生创业念头,打算在家附近开办一家台球室。他上网打开浦东“行政审批智能导航系统”,键入“台球室”搜索,很快就为自己“定制”了一套办事指南。“过去每个政府部门都有办事告知单,但内容往往局限在单个部门。”小林说,“现在有了网上系统导航,行政审批事项分门别类告知,连先后顺序也排好了,跟着它一步步走就能把事办成。”
  小林口中的导航系统,正是浦东率先在全市推出的审批管理电子化服务平台。新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处处长蒋红军表示,这一平台首次将审批事项按照内在逻辑,跨部门横向连接,基本实现了申请人一次查询,政府一次推送全流程办事告知。目前,浦东已把所有242项社会类行政审批的设定依据、设定条件、申请材料、逻辑关系纳入“行政审批事项属性要素数据库”,实现了审批事项的条件、材料、期限、办事地点等全部要素的对外公开。
  利用“大数据”,打造信息化审批平台的同时,系统性、综合性的行政审批改革也在新区进一步深化。随着机关“瘦身”,浦东目前正通过委办局下放审批事权,计划在全区设置“8+1”的审批平台。
  所谓“8+1”,指的是浦东8个开发区和周边街镇,再加自贸试验区。今后,区域事可在区域内解决,市民、企业办事不需要再到区政府了。同时,“8+1”审批平台还将一改过去以条为主,各部门分头审批的格局,成立统一的行政审批服务处,实行综合审批,真正实现市民、企业办事一次接待、一次审批、一次办理。(本报首席记者 王志彦)

【编辑:高辰】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