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习近平访蒙将签重要政治文件 发表前中俄蒙或已沟通

2014年08月21日 09:50 来源:京华时报 参与互动(0)

  今日起,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对蒙古国展开为期两天的国事访问。值得注意的是,这将是中国国家元首11年来首次出访蒙古,也是习近平就任国家主席以来首次出访该国,还是习近平主席继访问韩国之后,第二次单独出访一个国家。昨天,京华时报专访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当代蒙古研究中心”主任朴键一,他表示,从国际政治、地缘战略来看待蒙古,此次习主席访蒙,有一个更大战略筹划,就是“一路一带”战略构想,其中蒙古的战略地位相当重要。

  □访问前瞻

  战略伙伴关系内容将得充实

  今年,对中蒙两国有着特殊意义。今年是中蒙建交65周年,《中蒙友好合作关系条约》签订20周年,还是“中蒙友好交流年”。中国外交部部长助理刘建超此前表示,双方将发表重要政治文件,并签署双边合作文件。

  “此次所谓的重要政治文件可能是充实战略伙伴关系的内容,确定发表之前,中俄蒙三方应该已经有过沟通,中蒙之间也相应提前做了安排准备。”朴键一说。

  在为期两天的访问中,习近平除会见蒙政要外,还将发表演讲、出席经贸活动等。

  此外,专家表示,在政治方面,双方将全面总结和梳理中蒙关系发展基本经验和成就,为两国关系未来发展做出战略规划;在经贸方面,双方将进一步明确矿产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金融合作“三位一体,统筹推进”的经贸合作思路;在人文合作领域,双方将启动一批大的人文交流计划,扩大两国人员往来。

  此外,中蒙领导人还将就加强在联合国、上海合作组织、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方面的合作,共同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建设交换意见。

  □专家答疑

  中蒙关系对中国有哪些战略意义?

  1.中俄之间关系蒙古作用很大

  社科院“当代蒙古研究中心”主任朴键一说,目前和中国在陆地和海上有交界的周边国家共有20个,中蒙边界最长,这意味两国有许多共同关注的问题,中蒙间有14个口岸,这表明中蒙之间潜在的政治经济关系。同时,中国在处理和俄罗斯关系时,蒙古起到很大作用,因此在多边外交中,蒙古重要性正在提升。

  进入21世纪以来,蒙古经济状况得到迅速改善。2010年期间,蒙古采取第三邻国政策,美国、日本、德国、印度成为蒙古的第三邻国国家,这些大国势力进入蒙古后,将使中俄蒙关系复杂化,面对新的局面,中国更要跟蒙古处理好关系。

  为何继韩国之后选蒙古单独出访?

  2.串亲戚式访问说明看重蒙古

  今年5月,蒙古总统额勒贝格道尔吉访华,参加亚信会议,并在与习近平会晤时邀请习主席访问蒙古。今天,习近平主席继对韩国单独访问之后,又将开始一次走亲戚、串门式的访问。朴键一认为,习近平接连在东北亚两个国家单独访问,说明中国现在非常看重韩国、蒙古两个国家。

  从国际政治、地缘战略来看待蒙古,此次国家元首单独访问一个国家,有一个更大战略筹划,就是“一路一带”战略构想,其中蒙古的战略地位相当重要。

  近11年来中蒙两国双边关系如何?

  3.周边国家关系中蒙比较稳定

  朴键一认为,虽然习近平此次访蒙,是最近11年以来中国国家元首首次访问蒙古,但是,在和周边国家交往中,中蒙关系一直比较平稳,2003年中国曾对蒙古进行大规模援建,此后蒙古元首特意来中国进行双边或多边会晤也不少。“2008年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当时访问完朝鲜后直飞蒙古。”

  朴键一表示,由于蒙古采取的是西方选举制度,总统和总理经常换人,因此蒙古来中国访问相对多一些。

  近年来中蒙高层有哪些交流渠道?

  4.通过国际会议多种方式交流

  据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先后9次访问蒙古,上一次高层领导人访问蒙古是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10年6月的访问,而国家主席对蒙古的上一次访问,是在2003年,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访问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法国的行程中访问了蒙古。

  其实,长期以来两国一直在通过多种形式进行交流,两国元首通常是在出席大型地区会议期间安排双边会晤,比如在上合组织峰会和亚信峰会期间。

  中国民间对蒙古认识有哪些转变?

  5.学界对蒙认识近年才有转变

  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成立了“当代蒙古研究中心”,今年刚刚设立。据该中心主任朴键一介绍,在中国学界对蒙古的认识就发生了很大变化。虽然蒙古国土面积大,人口少,但经济总量小,和中国的贸易量较少,五六年前,中国学者不认为蒙古对中国有多大重要性。

  朴键一说,最近几年,大家对蒙古的看法逐渐从经济关系向国际政治格局转变。(京华时报记者 潘珊菊)

【编辑:杜雯雯】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