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京津冀协同发展:从行政区经济迈向经济区经济

2014年08月26日 15:50 来源:河北日报 参与互动(0)

  尽管中央层面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尚未出台,但京津冀间相互签署的协议,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三地谋求协同发展的契合点。

  但无论是顶层设计还是现实操作,要实现这一国家战略,就不能忽视市场的力量。有关规划和协议,可以说为落实这一国家战略构筑了骨架,但如何使这一战略蓬勃生长,还需要倾听来自市场的声音,激活市场的力量,让市场主体尽享协同发展的空间和舞台。

  一般认为,目前京津冀一体化水平低于珠三角和长三角等其他经济圈的深层原因,在于本地区市场化程度和水平偏低,始终没有超出“行政区经济”的范畴,没有形成“经济区经济”发展的模式和路径,以致逐渐形成结构锁定和利益固化。

  在市场人士的描述中,“行政区经济”的典型表现,就是“你加一把锁,我勒一道绳”——行政壁垒多,市场分割多,关起门来搞发展多,区域协调顽症常受诟病。

  相反,“经济区经济”则让人充满期待,其自身的特性对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出了要求,三地间需要着力加快推进市场一体化建设进程,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破除各种体制机制和政策障碍,促进生产要素市场和公共服务政策一体化,实现各种资源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

  实践证明,单纯通过行政区的地方或部门去推动难以形成区域协调发展的合力,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须从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入手。从“行政区经济”迈向“经济区经济”,调动市场力量参与其中,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明天才会更加令人期待。(文/本报记者 董立龙)

【编辑:李欢】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