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副司令员:为长治久安凝心聚力

2014年08月28日 08:46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实现新疆长治久安,既要着力发展经济、不断改善民生,也要用先进文化凝聚民心。推进文化交往交流交融,是一项战略性、基础性工作,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兵团”)作为新疆工作的特殊重要力量,必须“在事关根本、基础、长远的问题上发力”,在推进文化交往交流交融中发挥积极作用,为实现新疆长治久安作出应有贡献。

  充分认识推进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意义

  习近平同志指出,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推进文化交往交流交融,是民族团结的根本之策、长远之举。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扎实做好文化交往交流交融工作,促进各族群众不断加深相互了解、增进相互感情。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之地,也是一个多文化交汇之地。然而近代以来,由于国外敌对势力的蓄意插手和渗透破坏,新疆内部情况逐步变得复杂。近年来在新疆开展的反分裂斗争,实际上面对两种不同性质的矛盾。一方面,面对国外敌对势力对我西化分化的阴谋和境内外“三股势力”渗透破坏的威胁。这是敌我矛盾,是新疆反对“三股势力”斗争的主要方面。另一方面,面对穆斯林群众和汉族等非穆斯林群众由于生活方式、信仰、风俗习惯等文化差异造成的不和谐。这是人民内部矛盾,但如果不及时解决或解决不好,就容易被敌对势力所用。解决这个矛盾,必须对症下药。在当下新疆,文化差异造成的不和谐需从文化入手,通过加强各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加以解决。这是铲除“三股势力”生存基础、消除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思想存在土壤的根本之策、长远之举。

  推进文化交往交流交融,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习近平同志指出,要在各族群众中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就要求进一步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筑新疆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特别是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推进生活习惯、民族情感、价值观念的交往交流交融。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为引领,共忆中华民族在复兴道路上的苦难辉煌,共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共叙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光明前景,增进对中华民族大家庭和伟大祖国的认同。以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为引领,更好宣传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更好宣传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认同。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引领,讴歌多年来新疆大地上各族优秀儿女为祖国统一、新疆发展而奋斗的英雄业绩,宣传各族人民互尊互帮、团结友爱的善人壮举,增进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在推进文化交往交流交融中勇于担当、做好示范

  习近平同志强调,要发挥兵团推动文化交流的作用,成为各民族凝心聚力的大熔炉。在双语教育、文化引领、宗教和谐、民族团结等方面做好试点示范。这赋予我国当代屯垦戍边事业以新的内涵。在推动文化交往交流交融中,兵团应当弘扬优良传统、发挥自身优势,勇于担当、做好示范。

  发挥兵团自身优势。兵团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由来自新疆内外各民族组成的特殊社会群体,集军旅文化、红色文化、中原文化、新疆当地文化于一身。成立60年来,兵团和各族群众互帮互学、团结友爱,积累了同各族群众交流相处的丰富经验,形成了良好传统和自身优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以更强的政治自觉和更大的责任担当,把这个传统和优势发扬光大。

  打造文化传播高地。打铁还需自身硬。近年来,兵团文化建设发展迅速、成效显著。根据中央要求部署,兵团将分别在南北疆组织实施“环塔里木文化传播与(地方乡、村)共建共享工程”和“边境文化长廊工程”。通过这两项工程,提升兵团文化基础设施水平,提高兵团职工队伍综合素质,强化兵团传播先进文化实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努力把兵团建设成为各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大熔炉和示范区。

  创新工作方式方法。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推进文化交往交流交融必须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坚持求真务实,推动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常态化、规范化,让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进入到人们的思想理念、工作要求和生活习惯中。坚持推陈出新,深化和拓展兵地文化共建共享活动,赋予其新的更加旺盛的生命力。(作者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常委、兵团副司令员、宣传部部长)

【编辑:王硕】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