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邓小平传》主编谈小平生活:为省钱曾吃馊饭菜 查看下一页

2014年08月28日 10:04 来源:光明日报 参与互动(0)

杨胜群 全国政协常委、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原常务副主任

  《邓小平传(1904—1974)》是国内出版的第一部经中央批准同意的邓小平传记,也是国内出版的第一部依据大量内部档案材料撰写的邓小平传记,这也可以说是这部传记的最大特点。内部档案材料,包括中共中央档案馆和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所保存的没有公开发表过的邓小平的讲话、谈话记录和批示、电报、书信等文稿,中共中央有关文件和有关会议记录;有关人士的回忆录或对他们的采访记录等。全书中引用的档案资料究竟有多大的量,真是无法统计。我们力图根据翔实可靠的材料写出信史。

  这部传记不是邓小平的全传,从邓小平的少年时代到他在“文革”中被打倒后1974年正式复出工作,只写了邓小平的前七十年。邓小平人生、事业的高峰无疑是他领导党和人民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但是,如果没有他的前七十年,也就没有他在新时期的二十多年。特别是,他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成为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是他后来成为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和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前提。我们要真正了解这样一个伟大的人物,一定要了解他的一生。这部传记全面记述了邓小平前大半生的经历、活动和业绩,清晰地勾勒了他前大半生的人生轨迹和心路历程。前七十年也可以说是他走向人生事业高峰的跋涉和铺垫,漫长了些,古今中外也许罕见,但这就是邓小平!从这个角度说,这部传记也可以说是一部人生启示录。

  邓小平的思想和性格特点是什么?

  撰写这部传记难度显而易见,经过多年努力,数易其稿才得以完成。编写组的同志,大都是长期从事中共文献研究及党和国家领导人思想生平研究的专家,都对邓小平的思想生平做过某个方面的专题研究,但是真要写出他前七十年的生平传记,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任务完成后,我们掂着沉甸甸的书,感到传主邓小平何尝不就是这样一本厚厚的书呢?但在写作过程中,对这本书怎么揭开每一页,都颇为踌躇。写这部书究竟难在哪里?难的不是写他做过的事,难的是要写出他在各个时期的思想及思想发展脉络。如果不写出邓小平的思想,那还叫什么邓小平传?邓小平长期担任党内重要领导职务,从二十世纪中期开始成为中共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中国共产党与别的政党一个重要的不同之处,就是党内经常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这种思想斗争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党内矛盾,如果没有这样的积极的思想斗争,党就失去了活力。因此,写邓小平的思想,就要把他放到党内思想斗争、党内矛盾中去写。写党内思想斗争、党内矛盾,不言而喻又是很难的。我们写邓小平传必须迎难而上,因为邓小平“三落三起”的人生经历,本身就带有强烈的党内思想斗争、党内矛盾的色彩。如果回避党内思想斗争、党内矛盾,怎么可能写出邓小平呢?

  中国共产党党内的思想斗争和矛盾,在两个历史时期最为突出和集中,一是民主革命阶段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时期,一是社会主义阶段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以前都没干过,大家都从头探索,因此就会得出各自不同的看法认识和主张,有时你可能是对的,他是错的;有时则可能他是对的,你是错的,而且,难免有思想上的交锋甚至激烈的交锋。在邓小平的一生中,正是在上面讲的两个探索的时期思想最为活跃,而且他还经常处在党内思想交锋的中心位置,要不他怎么会有“三落三起”的经历呢?这部传记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党内围绕怎么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的思想交锋,写得相当细腻。包括“反冒进”问题、反右斗争及反右斗争后重提阶级斗争问题、“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及后来的“文化大革命”等。《邓小平传》写这些,当然还是为了描写和刻画传主。传记对这一时期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思考和探索所取得的思想认识成果作了清晰的系统的梳理。他的一系列思想认识成果,可以说是在党内特别是在同中央领导高层人物思想的碰撞中产生的。比如,他提出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还要不断调整、完善,社会主义具体制度应该不拘一格;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哪种生产关系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就选择哪种生产关系;社会主义要建立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我们的政策“要让农民富起来”等等。如果回避党内思想斗争和党内矛盾,邓小平的这些思想就写不出来。我们可以看到,这些正是邓小平思想的独特之处,是他社会主义观和社会主义改革观的基本观点,并且成为他改革开放思想的源头。这是人物的“魂”,如果传记写人物也讲形神兼备的话,这就是人物的“神”!

  我们写邓小平传,不用说是带着对邓小平同志的真挚热爱和深厚感情的。热爱邓小平的,至少有几代人。三十年前国庆游行队伍里打出“小平您好”的横幅,不是代表着千百万人的心声吗?编写组的同志不少是邓小平决策恢复高考后考上大学而改变自身命运的,因此对邓小平的热爱和感情更进了一层。邓小平当年决策恢复高考,一定没想到会由当时的考生在30多年后为他写传啊!有一位当代著名史学家说过,没有爱憎、没有感情倾向,是写不出有血有肉的历史的。但是,又确实不能因感情因素妨碍我们对历史对包括邓小平在内的历史人物作出公正的评价。怎么避免感情因素影响对人物的评价呢?就是一条,尊重史实,用材料说话,真正做到执之有据。编写组组建后好长时间并未动笔写,而是埋头搜集和阅读、研究档案和史料,可以说是咀嚼档案,咀嚼史料。而在写作过程中,编写组始终坚持没有史料、材料依据绝不轻易下结论。举一个例子,写1961年经济调整这一段,我们都记得邓小平当时在北京郊区农村调查公共食堂问题,曾经说过“吃食堂是社会主义,不吃食堂也是社会主义”这句话,便把它写上去了。这句话不是一般的话,反映了邓小平很重要的思想倾向。但到修改定稿时,却怎么也查不到这句话的确凿出处。这是邓小平说的好话啊,我们准备忍痛割爱。让人高兴的是,最后还是在一个县编的内部资料上找到了确凿的记载,而终于把这句话保留了下来。这句话多么具有邓小平思想和性格的特点!

【编辑:杜雯雯】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