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求人现象”无处不在 制度不完善致求人风气盛行

2014年09月01日 10:49 来源:大河网 参与互动(0)

  最早提出“中国式求人”概念的,是全国政协委员、民建陕西省委副主委周新生。在他看来,“求人盛行”的原因是制度不完善,但也与传统“人情社会”有关。他说,求人盛行,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复杂,形成了潜规则和权钱交易,导致人身依附、特权与不公平。

  求人经历

  “求人现象”几乎无处不在

  万通集团董事局主席冯仑讲过一个段子:开车违章,恰逢熟人“卖个面子”,省下50元罚款;回头“买个面子”,安排熟人亲戚进公司上班,那人根本不适合这个岗位,自己还不得不付出薪水两万余元。

  这种求人与被求,形成了有特色的“中国式求人”。最早提出这一概念的是周新生,他在2013年全国两会上的简短发言,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

  最初,他讲了一位老领导的女儿坚持移民的事儿。老领导之所以同意,是因为女儿说了句“以后再也不用为孩子上学、看病求人了”。

  周新生感慨,不光身边的亲友求人,一些高官也不得不为了很多事放下身段。他本人也有诸多不得已而求人,以及被人求时的尴尬经历。

  两年前,周新生的妻子要做手术。他担心万一碰到不负责任的医生,可能会危及妻子的生命,就到处托熟人、打招呼。

  求人的同时,身为长安银行监事长的周新生,也常常成为被求的对象。“他们找我,大多是担心不公正待遇。遇到这种情况,我也会要求下属单位按规定执行。”

  对明显不符合要求、单纯想托关系的人,周新生说他都会推掉,实在推不掉就躲。

  制度原因

  制度不完善,导致求人盛行

  求人的人不仅有普通百姓、官员,连专注于做研究的学者,也挣脱不了求人的大网。

  在求人和被求中生活的中国人,活得并不轻松。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求人?有专家说,导致“中国式求人”出现的根本原因是制度不完善。

  周新生分析,制度有漏洞、有弹性,有时候会给政策的执行者很多“寻租”的机会。

  以上学求人为例,很多人都想让自己的孩子上好学校,但优质教育资源并不丰富。虽然规定就近入学、不允许择校,但私下里,有很多人会通过求人达到目的。

  用周新生的话说,权力在一些掌握权力的人手中变成了交易的筹码。“制度不完善,权力的运用、优质资源的配置透明度不够,导致权力资源少的一方向权力资源多的一方示好,以寻求更多的权力和实惠。”

  因此,在人们眼中就会觉得:靠制度、靠法律不如靠关系,有了关系什么事都能变通,都能摆平,都能办到。

  人情社会

  求人与传统的“人情社会”息息相关

  周新生还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糟粕部分,在社会生活中沉渣泛起,也推动了求人现象的产生。

  在古代官场,人情请托、求人办事儿的确已盛行了几千年。比如,汉文帝宠臣邓通为非作歹,丞相申屠嘉要按律处斩邓通,汉文帝求丞相放邓通一马。

  河南省社科院考古与历史研究所所长张新斌说,古代求人的大背景是当时中国还处于农耕社会。

  在农耕文明时期,生产力和生产方式都比较落后,像盖房子、娶媳妇之类的大事儿,靠一家力量是很难完成的。人们有事儿了,就需要熟人上门帮忙,从而形成了遇事儿找熟人的习惯。

  不过,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孙立群认为,古代的求人与如今不同,与今天的功利性求人相比,显得更为单纯,没有铜臭味。更重要的是,历代统治者推崇的多是儒家思想,而儒家提倡仁爱、仁义、互帮互助,相信人性本善、重视人情世故,喜欢人治多过法治。

  因重视人情,古代即使有着如《大明律》、《大清律》一样的完整律法,也常常陷于法不外乎人情、人情大于天的“人情社会”漩涡。

  在“人情社会”里,因为人治,底层人的贫富、荣辱,甚至生死大权都握在当权者手中,要想取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去求人。

  消极影响

  求人社会风气伤害社会公平

  这种传统的人情社会,沿袭到如今,变成了有中国特色的人际交往。

  对中国人的关系颇有研究的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翟学伟就说,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并没有完全撕裂。

  中国目前正由“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过渡,但由于规则制度不完善,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仍然建立在同学、同事、朋友、战友等关系的基础上。

  多重原因共同推动下,中国式求人的社会风气愈演愈烈。“现在我遇事就有这种心理。”许昌的李先生说,即便是可以正常办理的事儿,也会先找找熟人。

  还有一部分人,之所以去求人,是担心别人求了人会对自己不公平。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副所长张建新分析,大多数情况下,人们抱着把事情办好的简单愿望去求人,本也无可厚非。然而,今天别人帮了你,明天对方有事求到你头上,你若不答应就显得不近人情。如此关系托关系,人情欠人情,时间一长,关系怪圈就形成了。

  郑州大学教授张明锁说,这种社会风气,对一些没有资源与权力的人来说,是非常不公平的。“这是对正常公共秩序的一种干扰,反过来会让一些人的事儿难办,再去求人。从而形成恶性循环,也容易滋生腐败。”

  改变建议

  每个人各司其职

  让权力受到约束

  周新生提出了改变求人现象的建议,总结起来就是“做大蛋糕、市场发言、制度把关、手段跟进、透明运作、收紧权力、取消特权、倡导新念”。

  在这些建议中,周新生放在第一条的就是加大投入。他希望,政府部门能把民生急需的优质资源的蛋糕做大些,加大对优质教育和医疗机构的建设,努力满足“求人者”的需求。

  有了优质资源还不够,在对这些资源进行分配、使用和管理时,还必须做到公开透明,让拥有权力便利的人找不到漏洞可钻。

  张建新建议,政府要建立高效的监督机制,实现“人情社会”到“法治社会”的转变。只有这么做,大家在办事时才会自觉抵制投机心理,摒弃“不走寻常路”的“求人”思想,努力尝试自己解决。

  每个人各安其位、各司其职,权力受到约束,权利得到保障,“求人”之风自然销声匿迹。

  距上次发言已经过去了一年多的时间,周新生说:“觉得身边求人现象已有好转的势头。”

  虽然整治求人之风是个巨大、复杂的课题,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他相信,国人办事儿不求人的梦想未来一定会成真。 河南商报记者程国昌丁亚菲

【编辑:王永吉】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