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惧怕政府信息公开,别拿敏感当托辞

2014年09月04日 13:35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在信息时代,政府应该顺应大数据浪潮,能公开的尽量公开,数据才可能升值

  近日在某地采访,问及楼市相关数据,该市房产局负责人连道敏感,称其机密,委婉相拒。讽刺的是,网上第三方研究机构公布的数据,却已比比皆是。这些数据既不关国家安全,也不涉商业机密,反倒是群众欲知未知的民生信息,只因一地一部门的狭隘考虑,就变成了不能公开的“敏感”内容。

  在遇到这些所谓热点问题时,一些官员已经习惯于“躲猫猫”“踢皮球”“装哑巴”,以“堵”代“疏”,应付场面,惧怕市场反应,漠视群众需求。在他们的观念里,公开就炸锅,公开就失控,却没意识到,公开可以是流言的粉碎机,也可以是发挥市场基础作用的催化剂。以“敏感”作为惧怕公开的托辞,其实不过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懒惰、惧怕承担责任的胆怯以及困难面前不作为的无能。

  如果真涉及国家安全的机密内容,说敏感不回应无可厚非,但是对于那些突发公共事件,以及关系群众利益的民生领域信息,不仅不能以“敏感”当幌子,还应当及时公开,常态化发布,真把群众知情权惦记在心头。

  信息是资源,是财富,也是民生。过去,我们重视群众的基本生活需要多,考虑群众的信息需求少。在如今物质条件相对丰富的情况下,群众不仅要吃饱穿暖、干好工作,还要通过对各类生产生活信息的研判,推动一个家庭的建设和发展。我们理应创造更多条件、提供更多平台、开放更多领域,满足更多家庭的信息需求。

  此外,在信息时代,政府应该顺应大数据浪潮,能公开的数据尽量公开,在手里攥着并无益处。只有让各种数据、信息在公开中沟通、碰撞,才可能整合、升值。诚然,如此一来会增加社会治理的难度,可如此也能倒逼包括政府部门在内的社会主体加强精细管理,长本事。

  总之,面对公众,政府部门理应拿出更多自信、智慧与勇气,群众应知的及时公开,化流言于无形;个人失职的主动承担,不推托敷衍;发现问题的及时作为,不酿蚁穴之祸。否则,“事必称敏感”,失望的是群众,失去的是民心。(钱伟)

【编辑:朱峰】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