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院士斥部分保护区“无知”:不知家底何谈保护?

2014年09月12日 16:1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社长白山9月12日电 (李彦国 黄杰)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主席许智宏12日在吉林长白山表示,当前中国一些保护区对自己的“家底”并不清楚,沿用的保护区内植物、动物资源数据还是60多年前的调研资料,这样的保护区根本无法实现其应尽的职责与义务。

  当日,第十六届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大会在长白山开幕,相关国际保护组织,中外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代表百余人与会。

  许智宏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自己走访过中国一些保护区,其中有的还在沿用60多年前的调研数据,这极不科学。“60多年了,受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因素影响,动植物的分布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有的物种可能已经消失了,有的物种因为变暖而北移了。”

  许智宏表示,当前亟需做的一点是对各个保护区内的动植物资源进行一次摸底普查。他介绍,一些工作现在国家层面已经在做了,但更重要的是各个保护区自身也应该行动起来。

  公开数据显示,当前中国有自然保护区总计2697处。对于保护区的摸底普查,中国在国家层面已经展开了部分工作。比如在当天的会议上,中国科学院就对外公布,当前有超过1万台红外相机被安装在不同的保护区内以监测野生动物。

  此外,许智宏指出,保护区实际上是绝佳的天然科研基地,中国的大学、科研院所众多,这些机构完全可以在保护区内找到研究课题,同时给国家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好的科学依据。

  因此,许智宏呼吁保护区与大学、科研院所展开广泛合作,以追踪自身保护区的生态变化。

  许智宏指出,只有摸清家底,对保护区内的生态环境有了最新的认识,才能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计划。“不要等到环境破坏再来修补,那样往往要耗费更大的精力,或许还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于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其致力于推广人与生物、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推广国际先进的管理理念和保护事项,加强保护区的交流合作,同时肩负为政府提供政策咨询职能。(完)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