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李克强送默克尔“鲁班锁”传递出什么?

2014年10月11日 15:10 来源:中国政府网 参与互动(0)

    当地时间10月10日下午,中德经济技术论坛上,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将一精巧的鲁班锁送给默克尔。他说,这是访前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师生共同创作的作品,希望我送给默克尔总理。解开鲁班锁是解决一道难题,相信中德之间合作能不断创新,共同破解世界性难题,开启美好的未来。 中新社记者 刘震 摄  

  传统和现代严丝合缝,铝合金代替了木头,中国制造与德国制造,在这只“鲁班锁”中得到完美的统一。

  当默克尔从李克强手中接过那只精巧的“鲁班锁”时,一个再显著不过的信号,经由两国总理的动作和笑容释放出来:全球最大制造国与最精良制造国之间的合作,令人期待。

  传统和现代严丝合缝,铝合金代替了木头,中国制造与德国制造,在这只“鲁班锁”中得到完美的统一。3名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用德国机床制作了这一精美的物件。当它在外交场合,由中国总理亲手赠送给德国总理时,1000多年的故事和100多年的故事,在其中不期而遇。

  这种民间益智玩具,相传由诸葛亮运用鲁班的巧思而发明,所以它既叫“鲁班锁”,也被称为“孔明锁”。鲁班被公认为中国工匠的鼻祖,而诸葛孔明是中国人心目中智慧的代表。这意味着,这只锁寄托了中国学生在制造领域对技艺和思维的双重追求。而客观的现实是,1000多年后,“中国制造”在许多方面仍与这样的追求存在着差距。

  我个人更倾向做这样的解读:之所以选择它作为礼物,无疑显示了中国总理对“中国制造”的一种更高期许,也代表了他对推动中德经济技术深度融合的勃勃雄心。总理在多种场合不厌其烦地强调,要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使中国制造向全球产业链中高端迈进。在这方面,不会有人怀疑,“德国制造”提供了一个楷模。

  德国制造如今以其精良独步全球,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其起步阶段几乎惨不忍睹。“厚颜无耻”,这是127年前英国人给德国造产品扣上的帽子。当年,世界市场不易进入,夹缝中的德国人,“不择手段”仿造英法美等国的产品,并廉价销售冲击市场。德国产品因此被扣上那顶不光彩的帽子。1887年,英国议会通过侮辱性商标法条款,规定所有从德国进口的产品都须注明“MadeinGermany”。“德国制造”由此成为一个法律新词,用来区分“英国制造”,以此判别劣质的德国货与优质的英国产品。

  被羞辱者奋发图强。到了1894年,德国制造业界已经可以骄傲地宣称,“德国制造”比“英国制造”还要强。另一个稍长的时间跨度是——1876年美国费城世博会上德国产品被视为廉价的劣质品时,德国学者开始呼吁工业界清醒过来:占领全球市场靠的不是廉价产品,而是质量。20年后,英国一位伯爵表示:“德国让我感到恐惧,德国人把所有的一切……做成绝对的完美。我们超过德国了吗?刚好相反,我们落后了!”

  这是一个如今的“MadeinChina”需要认真倾听的励志故事。

  李克强总理送出这只“鲁班锁”,代表了一种虚心:中国在提振现代制造业上有所追求,要向德国学习,要与德国经济技术加强深度合作。同时,中国年轻的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未来新型的产业工人,用自己的技艺和热情做出了这只精巧的“鲁班锁”,并经由中国总理之手散发出异样光彩。这样的事实中,确凿地传递出“中国制造”的信心。

  从新闻图片上看,这只小小的鲁班锁,具有一种简洁精确而充满力度的美。这象征着制造业的魅力和潜力,更象征着上述信心。

【编辑:吉翔】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