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专家析李克强访德:中德合作一拍即合 具示范意义

2014年10月11日 15:1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专家析李克强访德:中德合作一拍即合具示范意义
    中国人民大学欧盟研究中心主任王义桅教授10月11日做客中新网《新闻大家谈》,为网友深度解读李克强总理出访德国、俄罗斯和意大利,访问联合国粮农组织总部,并出席第十届亚欧首脑会议的相关话题。 李卿 摄

  中新网10月11日电 中国人民大学欧盟研究中心主任王义桅教授今日表示,德国人认识中国的市场潜力方面非常有前瞻性,中德合作应该是一拍即合的。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9日抵达德国柏林,开始了对德国、俄罗斯及意大利三国的访问行程。并将访问联合国粮农组织总部,同时出席在意大利举行的第十届亚欧首脑会议。中国人民大学欧盟研究中心主任王义桅教授11日下午做客中新网《新闻大家谈》,为广大网友详细解读李克强总理此次出访的相关话题。

  王义桅称,中德双方都在深挖合作的潜力,进一步增强了互补性,随着中国制造业的技术创新,研发投入增加,产能升级等,中国跟西方大国形成了一定的竞争关系,中国作为全球第一大制造业大国,如果对产业竞争不进行有效的管理、升级,任凭这样的方向发展是不合适的。德国抓住了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的机遇,在德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优先创新领域,比如电动汽车,新能源,航空航天等各个方面,强调与中国进行创新合作,这对中国全面深化改革也有借鉴和合作的潜力。

  王义桅强调,中德关系的发展在政府磋商里面得到进一步的体现,在合作的广度上蔓延,从合作的深度上挖掘潜力,引领合作的潜力,这对于中国和西方世界以及其他大国来讲具有示范性的引领性的作用。

  王义桅还提到,以前中国人提出来自主创新,现在比较强调合作创新,也就是说中国所面临的创新的难题,很大程度上也是世界式的问题,很难通过中国闭门造车创新,要通过合作来解决。如果不经过合作的方式,甚至它的优势会削减。同时,德国的技术很发达,但是要有中国庞大的市场才能把技术创新的成果变成一种标准,这样才能在世界上进行推广,所以必须要借助中国庞大的市场。比如德国电动汽车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了,关键问题是怎么向世界上推广,使用得太少不会变成世界性的潮流。中国显然是其走向市场上很重要的一条路径,抓住中国,是走向世界不二的选择。中国方面,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解决中国的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的问题,靠自主创新是很难做到这一点,中德这样的合作应该是一拍即合的。

【编辑:朱峰】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