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懒政流行因缺乏约束问责与竞争淘汰性

2014年10月13日 17:23 来源:羊城晚报 参与互动(0)

  “尸位素餐本身就是腐败,不作为的懒政也是腐败!”李克强总理日前在国务院部门主要负责人会议上这样指出。他强调,要确保今年经济社会目标如期完成,严厉问责那些“混日子”、“不作为”、“得过且过”的行为。

  “有勤无廉,政失之于公,有廉无勤,政失之于慵”,对于勤与廉之间的辩证关系,古人说得已经非常明白:勤政和廉政之于执政理事者而言,是两个必须具备的基本品质,并且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缺一不可。换言之,有勤无廉或者有廉无勤,危害性是一样的。放在现代政治文明的角度看,这个道理同样适用。

  但是一直以来,人们并没把廉政和勤政放在同一高度来看待,勤政的重要性似乎远不及廉政。譬如对于权力腐败,人们已达成共识,认为应该“零容忍”,要加以严惩,甚至用“亡党亡国”来形容之,但对于“混日子”、“不作为”、“得过且过”等懒政行为,却至多认为是道德问题或者为官素养问题,熟视无睹。尤其是在腐败形势较严峻的当下,不少公众甚至把对腐败分子的深恶痛绝,转化为对“懒政型”官员的一种谬赏。

  李克强总理强调“懒政也是腐败”,用意显然不仅仅在于重申一个政治常识,而是对一些现实问题和现象的针对性表态。众所周知的是,“八项规定”之后,公务宴请、大吃大喝的现象少了,政府官员的隐性福利缩水了,利用权力寻租的空间小了,这当然让民众拍手称快。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另一个极端:某些政府机关里干实事的人少了,工作热情没了,混日子、得过且过的人多了。这既是对反腐的一种报复性“怠工”,事实上也暴露出懒政思维的普遍性和顽固性,并且具有赖以生存的现实土壤。公职人员拿着国家俸禄,却在其位不谋其职,于个人而言是失职渎职,于国家和民众而言是危害国计民生,任其发展蔓延,危险性丝毫不亚于腐败。

  懒政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有主动的也有被动的。譬如一些政府部门的窗口单位,面对群体来办事,明明是很简单的事情,却有意刁难,让群众跑断腿、伤透心。再譬如一些城市主政者,不思进取,满足于现状,追求所谓“无为而治”,导致地方的发展滞后于时代。这些是比较显性的懒政,还有一些隐性的懒政。如一些城市在管理过程中,急于求成,不按客观规律办事,动不动就用简单粗暴的行政手段来解决社会问题。这其实同样是懒政,只是“懒”得较为委婉而已。

  懒政作风之所以流行,一方面源于缺乏制度约束和有效问责。现实中,有多少官员因为懒政而下课?又有多少官员因为懒政而被问责?恐怕很难找到。这也表明,对于懒政型官员现行制度太过宽容了。另一方面则源于选拔机制缺少竞争性和淘汰性。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退,一名官员如果没有做出违法违纪之事,没犯什么过错,其仕途基本上就是稳步上升的趋势,这难免会导致“高薪养懒”、“高位养懒”。也因此,治理懒政必须从构建制度和改良选拔机制两方面入手。(吴龙贵)

【编辑:高辰】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