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呼和浩特取消楼市限购百天:商家频促销 市民不买账

2014年10月15日 07:56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0)

  继6月25日前后呼和浩特市在全国首先放开楼市限购后,目前全国46个限购城市中,仅剩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三亚5个城市尚未取消限购。

  如今,已是呼市限购“百日”,这期间该市许多楼盘加大折扣力度,变换促销手段,但在全国楼市普遍调整的大背景下,未能消化高库存房量,限购百天仍现诸方角力。

  商家频促销 市场没反应

  9月25日,已打了21个电话的周丽,依然没拉到看房客。销售经理在一旁为她打气,让她坚持下去,肯定会有成绩。不过,这说辞在周丽看来,非常滑稽。

  “你都不买房子,谁还会去买。”周丽对经理说。

  在周丽和同行的业绩表上,标注着一路高涨的销量和价格,但大家心里明白,这只是促销手段。“没几家公司卖得好,大多数房子空置着,现在都是赔本赚吆喝。”周丽说。

  周丽的同事徐华上周已跳到另一家公司做销售。徐华极力推荐新东家的楼盘。“门脸房每平方米均价15000元,位置还相当不错,比之前价格要划算。”徐华说,楼盘有促销活动,两万元顶10万元。

  不过,二人均坦言,现在促销力度大,购房者则寥寥无几。在她们看来,这不是价格合不合理的问题,而是购房者大多在观望。

  与二人说法一致,从整体上看,呼市放开限购后对市场影响不大,楼市并没有出现井喷,市场观望情绪依旧。楠湖郦舍项目销售人士说,无论是市场成交量,还是价格都呈现下滑趋势。呼市在二三线城市中有代表意义。

  记者调查发现,最近一段时间,房地产促销信息呈高涨态势。电话拜访、短信促销,甚至直呼顶账房的广告层出不穷。周丽说,这都是销售手段,说明房子卖不动。

  徐华以所在公司为例,目前各大楼盘少人问津,价量也没有上扬,放开限购并没有刺激增长。

  房价下降一成

  记者暗访呼市多个住宅项目发现,看房人不多,成交量不高,与市场“预期”成交价相比,部分项目房价下降超10%。

  在新城区多个项目区,售楼人员介绍说,楼盘均价4980元/平方米。但此前该地域销售均价是6000元/平方米。例如如意开发区附近项目,目前均价为6500元/平方米,一次性付款有优惠。而在6月前,该项目均价还在6800元/平方米。而赛罕区地产项目,目前均价为6500元/平方米,去年是7000多元/平方米。

  数据显示,今年9月前后,呼市商业房成交均价为5556.35元/平方米,而去年12月楼市高涨时,均价高达6983元/平方米。

  与之相呼应的是,大部分租赁公司无生意可做,处于停滞状态的楼盘在呼市屡见不鲜。现实中,延期交房、质量不好、五证不全等问题在呼市房产纠纷中占相当大比重。

  数据统计,9月呼市住宅成交面积下滑近20%,上半年成交量同比去年下降8.45%,住宅房下降11.50%,楼市整体处于萧条状态。

  房产处于饱和状态

  周丽说,市场大环境主导下的楼市,不会因促销而增量,购房者对楼市不乐观,房地产面临巨大压力。“目前呼市楼市主要是供需矛盾,高库存依然是最大问题。”内蒙古兴业银行工作人员郝力认为,仅取消限购令,资金问题仍无法解决,楼市期待放开限贷令。

  “高库存”是呼市楼市无法回避的难题。报告显示,2013年年底,呼和浩特的住宅去化周期排在该机构监测的全国35个大中城市之首。

  有媒体披露,呼市目前住宅可售库存高达12万套,消化库存需10年时间。据呼市统计局数据显示,呼市上半年商品房待售面积245.5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了62.97%,待售一年以上商品房221.1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了70.04%。

  “取消楼市限购市场不会迅速回暖,要靠市场化长效机制去调控。”经济分析师高连奎表示。

  “应让楼市回归到市场规律运行的规则当中。”内蒙古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于光军说,高存量正在倒逼楼市加速去库存回笼资金,目前房企打折促销的力度并不能令购买者买账,下半年的楼市价格不会上涨,投资者也将继续观望。

  10月7日,央行宣布放松对首套房认定标准:对拥有一套住房并已结清相应购房贷款的家庭,再次贷款购买普通商品住房时,银行执行首套房贷政策,首套房利率最低可打七折。

  高连奎则认为,未来两三年,楼市处于清库存阶段,政府不会大规模刺激楼市,开发商要认清当前形势,尽快跑量是明智的。梅刚 本报记者 李玉波

【编辑:王永吉】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