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美量化宽松退场对华利弊互现 资金流动风险加大

2014年11月01日 05:27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参与互动(0)

  汇率升值压力缓解 资金流动风险加大

  美量化宽松退场对华利弊互现(热点聚焦)

  本报记者 罗兰

  美国近日宣布10月结束资产购买计划,自此,长达6年的经济刺激计划彻底结束。美联储停止加印钞票,国际资本有可能回流美国,中国是否像其他新兴经济体一样“池鱼遭殃”?专家分析,由于外汇储备雄厚,资本账户开放度较低,美国货币政策转向对中国的溢出效应有限,但风险犹存。

  不会过早加息

  为提振疲弱的经济,美联储从2008年底金融危机至今共进行了三轮QE(量化宽松政策),为市场注入巨大流动性。如今,美国经济步入复苏轨道,美联储于是宣布,到本月为止结束资产购买计划。

  由于退出QE过程较长,市场对此反映较为平淡。大家目前关注的焦点多在QE结束后,加息的时点和未来美元走势上。

  如果美联储加息将造成利率变化,在全球引起资本流动和资产重新定价的风险。目前来看,这一风险似乎还不存在,因为美联储在当天发表的声明中重申,要把联邦基金利率接近于零的水平保持“相当一段时间”。

  民生宏观的观点认为,美联储不会过早加息有三大原因:一是美元加速升值并不是美国人希望看到的,目前美国很依赖贸易再平衡式复苏;二是目前通胀处于低位,预期稳定,美联储并没有压力;三是美国资本市场过去几年的反弹和货币宽松有直接关系,货币收紧操之过急可能会造成金融风险。

  退出QE后,美元是否会大幅走强,是大家关心的另一个问题。北京金融衍生品研究院首席宏观研究员赵庆明分析,QE退出的预期市场早已形成,因此,当QE政策退出之后,美元未必会继续大幅升值。而且,美元过快升值也不符合美国自身的利益。民生证券研究院执行院长管清友预计美国不会过早加息,但美元将中长期走强。

  对华有四大好处

  众所周知,美国退出QE仍将加剧新兴市场经济体国际资本外流的风险。中国会受多少影响?专家分析,不同于其他新兴市场经济体,中国有雄厚的外汇储备,经济结构正由外向型向内需驱动型转变,受QE退出冲击不会太大。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前主席格林斯潘称,“新兴市场包含众多国家,不能一概而论,对于一些大宗商品出口国会有影响,但是对于中国这样经济发展非常引人注目的国家,应该另当别论。”“尽管中国在进行金融改革,不过资本账户的开放应放缓,只要宏观审慎措施比较得力,QE结束本身对中国的影响不会很大。”亚开行首席经济学家魏尚进表示。

  “目前中美利差大,对中国影响大小关键在于美国是否会加息”,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如果美联储加息,会对中国有压力,但现在来看,加息的时间不会很快,幅度也不会很大。资金是逐利的,所以资金从中国流出的压力不会太大。

  美国QE退出对中国也是好事。分析人士认为,一方面,QE退出将导致美元升值和人民币贬值,有利于我国产品出口;另一方面,以美元定价的大宗商品因美元升值必然价格下跌,使我国输入型通胀压力大大减轻。

  美元走强,还可以减少热钱流入中国,并使我国巨额外汇储备趁机“减负”。曾刚表示,美元走强后,中国外储减少不是坏事,只要资金不出现大规模外流,QE退出对中国就是好事。

  负面影响不容忽视

  但QE退出对我国有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专家指出,首先,美联储结束QE导致美债收益率上升,这将使外汇储备“缩水”;其次,美元走强将缩小国际资本在中国的套利空间,导致外汇占款继续走低。

  市场普遍预计,中国央行货币政策会随QE结束有所调整。曾刚指出,如果资金大规模持续性减少,需要央行通过其他方式比如降准等来释放流动性。

  中粮期货研究院副总监柳瑾认为,QE退出后对中国货币政策形成一定压力,由于资本回流可能造成的短期、局部缺血现象可能会降低市场流动性。同时美元上涨带来的大宗商品下跌,带动的输入型通胀会进一步降低国内通胀预期,从而给央行带来更大的降息降准空间。两者综合,会促使央行的货币政策更加实质上倾向宽松,甚至如同某些大机构的预测未来会有降息降准发生。

  此外,专家提醒,要加大对国际资本跨境流动的风险监测与防控,防止资金外流对国内流动性造成压力。“对跨境资金流动风险,外管局要进行严格的监控。”曾刚说。

【编辑:卢岩】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