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自贸区金改助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实现关键一跃

2014年11月06日 18:00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2014新华·道琼斯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指数”6日上午公布。作为国家战略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与香港并列第五,较去年提升了一个名次。

  专家分析,从市场成长、经济成长、创新成长三个子要素来衡量,上海依旧是亚太地区最具成长性的金融中心。尤其是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成立以来,其在金融改革等方面的突破,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关键一跃提供了“起跳”力量。

  改革引领 “国家环境”评价上海首进前十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是一项国家战略,这在指数报告中有着非常明显的体现。

  根据指数报告,“国家环境”作为国际金融中心评价的五大指标之一,主要是对国际金融中心外部发展环境的测度。报告指出,传统发达国家金融中心优秀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环境,是其金融市场发展的重要支撑。2014年,受政策红利影响,上海在“国家环境”指标上跃居第五名,五年来第一次进入前十行列。

  报告中所指的“政策红利”,主要是中国的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作为新一轮改革开放的“试验田”,上海自贸区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起到了关键性的推动作用。

  西门子股份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乔·克泽尔指出,比起全球一些成熟的自贸区,年轻的上海自贸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发展潜力巨大,整个中国同样如此。

  英国保诚集团董事长保罗·曼杜卡判断,到2020年,上海自贸区有望形成“最优秀”的监管和竞争机制,并作为范本被推广到中国其他地区,给整个中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带来重大利益。

  “金改第一季”推动国际金融中心三方面进展

  自贸区到底从哪些方面推动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从刚刚落幕的自贸区“金改第一季”来看,主要取得了三方面的进展:

  其一,在国内率先建成一批面向国际的金融交易市场。上海国际黄金交易中心已于9月中旬正式开业,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也在自贸区注册成立。此外,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上海清算所和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等也计划在自贸区内新设或增设交易场所,上海保险交易所也在积极筹划中。

  其二,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支持上海成为人民币产品定价和清算中心。今年前9月,自贸区新增跨境人民币结算额逾2000亿元,同比增长约2.5倍;人民币双向资金池业务发生388亿元;人民币境外借款发生191亿元,使区内企业的融资成本下降10%至20%。

  其三,以自由贸易账户作为改革载体和管理模式,推动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统计显示,目前已有10家中资银行接入上海自贸区的自由贸易账户信息监测管理系统,共开立了5000多个自由贸易账户。自由贸易账户体系运行平稳,没有成为热钱流入套利和资金向内渗透的管道。

  “上海立志到2020年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以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自贸区在金改方面的突破,为实现这个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肖林说。

  更多改革红利待释放

  借助于“国家环境”这项指标上的进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得以提升一个名次。但需要指出的是,一些欧洲城市如莫斯科、马德里等,在“国家环境”评价中呈负向波动。这充分说明,改革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未来自贸区还有更多的红利待释放。

  一家大型航运集团财务总经理告诉记者,目前海外人民币融资成本迅速上升,加上各种税费已经超过5%,跟国内资金价格相较优势已不明显。企业特别希望能用外币融资,但目前规定内资企业不能以外币的形式负债。且境外发短债由外管局批,发长债要发改委批,手续繁琐。“目前自由贸易账户仅有人民币业务,特别期盼能尽早开通外币业务,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

  “还有一些政策在操作中外松内紧,如经常和直接投资项下的跨境人民币结算,在实际操作中仍然是逐家审核、逐笔备案,大大挫伤了银行和企业的积极性。”一家国有大行国际业务部负责人说。

  由此可见,当前自贸区金改亟待释放新的改革红利,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关键一跃积蓄更多“起跳”力量。(记者何欣荣、杨溢仁)

【编辑:燕磊】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