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北川聋哑绣娘北京秀羌绣 彭丽媛手语赞“你很棒”

2014年11月18日 17:11 来源:四川在线 参与互动(0)
北川聋哑绣娘北京秀羌绣彭丽媛手语赞“你很棒”
绣完被彭麻麻赞美的八骏图

  1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夫人彭丽媛同参加APEC峰会部分经济体领导人夫人参观中国残疾人事业展览,北川羌族自治县两名有听力障碍的绣娘,用一幅栩栩如生的“八骏图”吸引夫人们驻足。彭丽媛特意用手语和她们打招呼:“你很棒!”并向夫人们示范如何表达,两名绣娘受到了夫人们通过手语表达的赞美。

  无论80后的胡蓉、90后的宋琴,赴京在APEC峰会参展,都是她们人生中第一次离开绵阳。作为今年新加入北川残疾人康复中心一边复健一边学习羌绣的绣娘,她们能作为代表在世界展示羌绣,不仅因为她们自强不息的精神,更缘自她们飞速进步的羌绣技艺。

  微笑中 她们无声地推广羌绣

  记者:什么时候接到通知去APEC参展的?

  宋琴:应该是9月底吧。10月30号就出发去北京,11号从北京回来的。

  记者:这次带了多少幅作品去北京参展?主题是什么?你们花了多长时间绣?

  宋琴:一共是10幅作品,是我们跟公司的其他人一起绣的。有《飞天吹箫仙女》、《飞天琵琶仙女》、《富贵祯祥》、《红叶枫林》、《马到成功》、《四秀荷开》……有两幅被人买走了,只带了8幅回来。如果一个人绣,每幅差不多需要绣五、六个月时间。

  记者:在北京见到彭麻麻之前那些天,你们俩在干什么?

  宋琴:在展会上,每天坐在那儿,如果有客人参观,我们就微笑。因为听力都不好,胡蓉又不会说话,现场有其他人帮忙介绍羌绣。

  记者:知道为什么让你们去北京吗?

  宋琴:我们去展示羌绣,想把羌绣发扬、发展出去。

  记者:带着这么大的任务去,你们是不是很高兴?

  宋琴:我想绣羌绣,但那几天很少动手。我又是第一次出远门,看到那么多陌生人,有点害怕,天天闹到要回来。(笑)不过后来挺高兴的,见到了彭麻麻,也见了世面。

  记者:你们俩谁先看到彭麻麻的?

  宋琴:她(胡蓉)先看到的,她看到了就使劲撞我,我抬头一看到彭麻麻就吓到了。

  记者:为什么会吓到了?你跟彭麻麻说什么了吗?

  宋琴:我根本没想到第一次去北京,居然就能见到彭麻麻,我一吓到就不晓得说啥了。好不容易说了一句“你好漂亮”,可能彭麻麻都没听见,说完我就又吓到了,赶紧趴到(埋头)绣,看都不敢看。等我把头抬起来的时候,她们已经走了。

  记者:我听说彭麻麻用手语表扬了你们对吗?那你们有没有用手语跟她们交流?

  胡蓉:彭麻麻用手语跟我说“你很棒”,还教其他人也用手语表扬我们。她们还摸了“八骏图”感受羌绣,我也用手语对她说了“你很棒”,还说了“我爱你”,“谢谢”。

  记者:为什么说我爱你呢?

  胡蓉:因为我们都是梦想中国人。

  记者:去北京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胡蓉:我第一次到北京,看到彭麻麻心里很高兴。看到很多外国人,我也很开心。

  宋琴:地震后这几年我一直在做康复,很少见人很少跟人交流,也没见过啥世面。有时候人家跟我说话,说着说着我就害怕,然后就哭,老觉得我不能跟正常人一起生活。这次去了回来,我感觉不害怕了。

  记者:还记得你们是什么时候开始学习羌绣的吗?为什么会选择学习羌绣?

  胡蓉:我是2013年在小坝的竹林社区学习的羌绣,我喜欢羌绣。

  宋琴:今年3月我到了康复中心才开始学羌绣的。地震前我在禹里(北川的一个乡)学理发,地震时受伤了伤到腰,走路需要拐杖。现在肯定没办法理发了,羌绣不用站着,我能胜任。

  记者:差不多都来了9个月了,康复中心有专业的老师教你们绣,你们现在评上级了吗?

  胡蓉:我以前学过,但到了这儿提高比较快,已经评上中级绣娘,正在向高级绣娘努力。

  宋琴:我以前完全不会,现在还算是学徒,但老师说,我很快就可以考中级绣娘了。

  记者:你们都住在康复中心?听力障碍是怎么造成的?

  胡蓉:我是北川永安镇的人,现在住在安昌,每天我都会回家。我还是个宝宝的时候,因为发烧变成了聋哑人。

  宋琴:我就住在康复中心,每天除了学羌绣,上午和下午都要花一个小时做康复运动。地震时造成的听力障碍,脊椎也受了伤,我3天做了8次手术,死了3次又活过来(笑),现在我爸爸希望我能把拐杖甩脱。但我胆小,做康复的时候会害怕,我怕把脚也伤到了。

  羌绣人生 绣出美好未来

  记者:你们的绣品是通过公司在市场销售,你们准备一直做这份工作吗?

  胡蓉:我喜欢羌绣,公司的工作也很好,我要一直绣。

  宋琴:我也想绣,但不知道能绣到什么时候。如果以后不能绣了,我想去租个店,请几个人开个理发店。

  记者:在这里绣羌绣有收入吗?

  胡蓉:我现在每个月能领到1700元,她(宋琴)还是学徒要少一点。

  记者:能聊聊家里的情况吗?宋琴有男朋友了吗?

  胡蓉:我老公是正常人没有残疾,他是做建筑的,儿子今年6岁了,在安昌小学读书。

  宋琴:我爸爸、妈妈、弟弟都在禹里。我还没有男朋友,但我想有一个,我一直对未来充满希望。

  记者手记

  每个人 都可以有平常的精彩

  “5·12”地震已经过去6年多了,长久以来,外来者对北川的印象,仿佛都定格在“地震极重灾区”。我们在采访中,似乎也在有意无意中,不停地寻访着,那些经历过重灾而重生的人们。

  宋琴的故事,必然能成就一个重生的好故事。胡蓉的现在,当然也是一个励志的典型。可是,我并没有太多跟她们聊起地震,没有过多地问她们如何重新来面对这个世界。因为,在北川,在很多地震灾区,无论经历过什么,尽管疼痛永不消失,人们,都在好好地活着。人生无论有多少意外,无论祸福,大多数人的选择,依然是憧憬未来,宋琴和胡蓉,与我们并没有太多差别。

  譬如宋琴,地震时她只有17岁,震后这些年,她长时间脱离社会做康复,她害怕与外界接触,怕与陌生人说话。如今已经24岁的姑娘,见到彭麻麻,说出“你好漂亮”时,大约也小声只能自己听见。她说她爱哭,可采访时,她不停地笑。笑得最开心时,是绣娘们说:“给你介绍男朋友好不好?”宋琴笑起来,有笑得捂住了脸,戴着助听器,拄着拐杖,并不妨碍她像一个普通的24岁姑娘那样,渴望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譬如胡蓉,我跟她之间的对话,一直是纸笔交流。她会把“建筑”写作“筑建”、她无法理解的问题,会在纸上写“我不知道”;拍摄时,她一心一意低头完成“八骏图”最后的细节,需要我们比划着、夸张说话让她看懂口型抬起头来。可这一切,也没有阻止她要“一直绣”下去的决心。我们离开时,胡蓉突然张嘴说“拜拜”,手挥动着脸上绽放了开心的笑。我也笑起来,她的发音是挺奇怪的,可是,我知道,她的人生并不奇怪,未来她或许比我们更加精彩。

  绣娘们围坐一屋,时而悠扬时而高亢地唱起羌歌绣着羌绣,宋琴和胡蓉在她们之中,就是两个平常而真实的绣娘,没有任何突兀之感。我在他们的歌声中,看到飞天仙女身着纱衣飘渺灵动,和合二仙笑容满面相亲相爱……如果不是看到北川送往APEC峰会参展的作品,不是看到北川羌凰文化有限公司设计的手提包、卡包、围巾等精致的羌绣产品,我对羌绣多年的印象,还停留在色彩艳丽的羊角花、民族风情浓郁的凤穿牡丹、针脚粗放等印象中。

  采访到此际,已经不止是听她们讲述与彭麻麻的故事,她们亦给了我一场与羌绣的意外邂逅。我更加深刻地觉得,地震,早已不应该是北川,或者其他灾区的符号。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独特、更值得人留连的东西,比如,北川有羌绣有雕楼有美味的白山羊、汶川有车厘子、青川有木耳、芦山有根雕……

  我们可以选择,让过去的过去,让未来更美好,让记忆更丰富。每一个人,都可以有最平常的幸福。(记者 吴楚瞳)

【编辑:李欢】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