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湖泊生态环境因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面临严峻考验

2014年11月21日 20:04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中国湖泊保护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GDP增长的冲动和造大城市的冲动。”20日开幕的第十四届世界生命湖泊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孟伟一针见血地指出,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致湖泊生态环境面临严峻考验。

  《2013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中国国家重点监控湖泊中,水质为污染级的占39.3%。31个大型淡水湖泊中,17个为中度污染或轻度污染,白洋淀、阳澄湖、鄱阳湖、洞庭湖、镜泊湖赫然在列,滇池水质重度污染。此外,大量天然湖泊消失或大面积缩减。

  孟伟介绍,中国城镇饮用水50%来自于淡水湖泊,工农业总产值的30%来自于湖泊流域。随着湖泊流域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特别是近年来种植养殖业、旅游业、采矿业以及沿湖工业和城镇化不断发展,保护‘一湖清水’的压力将越来越大。

  江西省水利部门有关负责人纪伟涛介绍,近十几年来,受气候变暖以及长江上游控制性水库蓄水运用影响,中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的水文节律发生变化,连续出现枯水时间提前、枯水期延长、水位超低、旱情加剧等现象,部分水域水质下降。这导致枯水期的鄱阳湖部分沿湖居民饮水困难,渔民捕获物剧减,船舶无法正常通行,鄱阳湖湿地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

  面对愈发严峻的湖泊保护现状,中国政府提出了更加先进的治理理念和更加完善的治理方案。近日,中国刚刚启动了良好湖泊保护计划,提出为保护湖泊生态环境,将对365个水质较好湖泊进行保护,让中国的湖泊水质保持在三类以上。

  江西省山江湖开发治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戴星照认为,开展水质较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折射出国家湖泊治理的思路有所调整,即既要治劣、更要保优。此举有利于扭转过去污染越重越能得到重视、越能得到国家财政支持的“逆政策效应”,有助于避免重走太湖、滇池等多个湖泊“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然而,要解决工业化、城镇化与湖泊保护之间的矛盾,不仅仅要依靠污染治理,更需要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探索出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对此,中国各地不断展开探索,积累经验。

  江西省推行的“山江湖工程”,以“治湖必须治江、治江必须治山、治山必须治穷”的理念,把鄱阳湖流域的山、江、湖作为一个整体系统进行统筹规划、综合治理。在发展生态农业的过程中江西创新出多种模式,其中“猪-沼-果”立体农业模式以高效、环保的特点,被农业部作为南方生态农业有效模式向全国推广。

  江苏太湖水污染防治办公室副主任张利民博士介绍,在经济发达的太湖流域,为了控制工业污染,累计关闭化工企业4000余家,关停重污染及不能达标排放企业1000余家,工业企业提标改造2000余家。

  在推进城镇化的进程中,中国政府也在不断反思和回头看,逐渐认识到生态文明对于中国未来城镇化的意义。

  201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明确新型城镇化建设要坚持生态文明、绿色低碳原则,把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城镇化进程。合理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扩大城市生态空间,增加森林、湖泊、湿地面积。

  孟伟认为,新型城镇化的“新”就体现在强调城镇化要赋予城市以“灵魂”,这种“灵魂”就是城市与自然的有机结合。他指出,中国的城市建设还存在“摊大饼”的现象,但从环保角度来看,城市建设要与湖泊保护的目标相衔接,不能简单地将城市做大,而不注意与自然的和谐。(记者吴锺昊 沈洋 陈春园)

【编辑:刘彦领】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