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川青藏公路通车60年:青藏公路边保护长江源头生态环境

2014年11月25日 09:1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社拉萨11月25日电 题:在青藏公路边保护长江源头生态环境

  作者 南如卓玛 李晓琳

  从上海辞职的白领杨伊宁,来到长江源头沱沱河畔当志愿者已经近一个月。几日前,她和志愿者同伴刚从长江第一峡谷烟瘴挂无人区出来,正在长江源水生态环境保护站休息,接访路过踏访的游客。

  沱沱河位于中国青海省西南部,发源于唐古拉山脉主峰格拉丹东西南侧姜根迪如雪山的冰川,是长江正源。

  中新社记者近日沿着青藏公路前行,进入海拔4500多米高的唐古拉山镇,保护站就在长江上的第一座大桥——沱沱河长江源大桥的右侧。记者走访唐古拉山镇,看到这所美丽的红房子,推门而入时,杨伊宁正坐在图书间看书。

  中午时分,杨伊宁站在青藏公路边,侧身对着车流,举起一张纸板,上面写着“请带走一袋垃圾。长江源保护站谢谢你。”十来米开外就是沱沱河大桥,桥下的河水像一条浅浅的溪流,水波不兴,在褐色的河床上缓缓流淌。

  沱沱河发源于格拉丹冬雪山西南侧的姜根迪如冰川,流淌数十公里后,与尕恰迪如岗雪山的冰川汇合,一路向北,越过深山峡谷、莽林浅滩,离开这块大河源流三角洲时,它已成为一条大江,即亚洲第一长河、养育三分之一中国人口的长江。

  “无人区里,每晚都要来上一场雨或雪,半夜帐篷在风中颤抖。”杨伊宁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记录她的无人区日记。杨伊宁告诉记者,深入无人区的志愿者们都经过严格的训练和体检。在没有手机信号的峡谷中,几乎与外界失联。她和另一名男生作为今年最后一批志愿者深入无人区生活了15天。“主要是将几十个摄像头搭在不同的山头,每天拷贝、观察摄像机里拍摄的珍稀动物、统计数据。”她说,也会在附近清理一些垃圾。

  令杨伊宁最佩服的是在保护站工作四年有余的藏族小伙子斯求才仁。“每批志愿者深入无人区,都是斯求才仁带进去。没有路的草原峡谷中,车子陷进泥潭无数次,都是他指挥自救。”杨伊宁说,斯求才仁是大家“性命相托”的藏族朋友。

  今年32岁的斯求才仁大学毕业后回到草原,加入中国绿色江河环保促进会,在沱沱河长江源水生态环境保护站工作,每天以蓝天河涛为伴。谈及感受,这个对草原有着别样感情的套马汉子,也只是淡淡一笑。

  据斯求才仁介绍,志愿者的工作主要是摄像头安置与维护、寻址安装红外照相机,观察统计分析数据,调查烟瘴挂生物多样性,以给官方和民间保护藏羚羊等野生动物决策者更多资料,唤起社会和公众关注保护长江源头野生动物和生态文明。

  此外,保护站的志愿者们还会与当地农牧民和游客“以垃圾换取食物”,然后将装袋的垃圾委托自驾游客带到格尔木降解。同时,通过保护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鸟——斑头雁,呼吁全社会关注长江源所有的野生生命。

  过几天,杨伊宁准备赴拉萨朝佛。凌晨4点多,她从沱沱河火车站接回来一位40多岁的志愿者大叔。两人以苹果和酸奶为食材,合作完成了沙拉。享用美食后,拥抱,告别。伊宁没有问大叔的名字,只知道是来自四川成都。她说,只要长江源水生态环境保护站的事有人接着来做,就很放心。(完)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