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河南要求建立现代财政制度 花钱账单明细要公开

2015年01月04日 14:18 来源:大河网  参与互动(0)

  省政府发布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

  政府花了多少钱 “账单”明细要公开

  教育、农业等重点支出,不再与GDP挂钩 政府年底突击花钱现象,或将就此终结

  财政和税收,就是老百姓通常说的政府花钱和收钱的行为。改革财税体制,让纳税人的钱更好地为纳税人谋利,事关每个人的切身利益。

  近日,省政府出台《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简称《意见》),要求除涉密信息外,所有使用财政资金的部门均应公开本部门预决算,2020年基本建立现代财政制度。这个《意见》都有什么亮点,一起来看看吧。

  亮点1

  政府花钱全部细化公开

  《意见》明确,除涉密信息外,所有使用财政资金的部门均应公开本部门预决算,所有财政资金安排的“三公”经费都要公开,政府预决算支出全部细化公开到功能分类的项级科目。

  解读

  经济学家宋清辉介绍,2013年7月,河南省首次公开上一年度“三公”经费情况,2014年前10个月,河南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支出下降24%,为52亿元,预决算公开范围扩大至除涉密部门外的其他所有使用财政性资金的部门。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财政税务学院副院长殷强称,根据国务院要求,“三公”经费中央各部门是一定要公开的,但各省一直没有明确要求要不要公开、应该怎么公开,如果不公开并不算违规。根据《意见》规定,我省今后要全面公开“三公”经费。

  殷强表示,相比“三公”经费的公开,预算的全面公开更加重要。他说,以往预算的公开都比较粗线条,比如政府支出用在教育方面多少钱,大家也许并不知道。

  殷强说,《意见》明确政府预决算支出全部细化公开到功能分类的项级科目,使预决算公开更清楚,更便于监督。

  亮点2

  重点支出不与GDP挂钩

  《意见》规定,清理规范重点支出同财政收支增幅或生产总值挂钩事项,一般不采取挂钩方式。对重点支出根据推进改革的需要和确需保障的内容统筹安排、优先保障,不再采取先确定支出总额再安排具体项目的办法。

  解读

  殷强介绍,我们经常提到“财政在教育方面的投入要达到GDP的4%”,这就是重点支出与GDP挂钩的情况。这样的目的是保证教育支出一定要多,但具体怎么多,政府不管。

  河南商报记者了解到,目前,与财政收支增幅或GDP挂钩的重点支出,涉及教育、科技、农业等7类。

  殷强称,支出挂钩带来的一个问题是超标准供应资金。比如,今年教育方面不需要支出那么多了,但政府为了达到“GDP的4%”的目标,非得给那么多钱,教育领域就要想办法把钱花完,就要多立项。而与此同时,其他部门的钱可能不够用。这实际是一种资源和资金的浪费。

  宋清辉认为,不采取支出与GDP挂钩方式,意味着教育、科技、农业等方面的支出将得到清理规范,经费年年必增的局面将打破。

  亮点3

  年底突击花钱现象或将不再

  《意见》规定,一般公共预算执行中如出现超收,超收部分用于化解政府债务或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年度预算执行中除救灾等应急支出通过动支预备费解决外,一般不出台增加当年支出的政策。

  解读

  社会大众普遍关注部分政府部门年底突击花钱问题,宋清辉称,近年来年终“突击花钱”屡禁不止,这种常态化现象缘于制度设计缺失,说明政府部门在编制预算的时候不够严肃。

  殷强认为,导致“突击花钱”的原因还包括预算执行的问题,“我们过去往往是收入的时候不知道支出情况会怎么样,于是,前期会加快收入,而不敢花钱;到了下半年出现‘收的钱多、花的钱少’,导致节奏不和谐,接下来就是年终突击花钱。”

  殷强称,《意见》提出超收部分用于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也就是说,如果超收了,不一定非要花完,可以放到这个基金里,像企业那样,作为以后弥补亏损。

  对于预算的编制和执行如何衔接,殷强认为,预算编制应该更加细化,哪些方面需支出,上半年有多少支出,有更细化的规划,执行起来将更有依据。

  宋清辉认为,今后需要在科学编制预算的基础上,注重预算执行的效率和效益,坚持项目支出安排与资金使用效果相结合,明确项目支出预期绩效目标,确保财政资金高效使用。

  亮点4

  解决地方债问题要“开明渠,堵暗道”

  依法建立以政府债券为主体的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剥离融资平台公司政府融资职能。对政府债务实行限额控制,分类纳入预算管理。严格限定政府举债程序和资金用途。

  解读

  近年来地方债增长很快,根据审计署审计结果,截至2013年6月,我国地方性政府债务是17.9万亿元,总体还是安全可控的。

  如何解决地方政府“身背重债”现象?殷强表示,根据《意见》,就是说借债只能以一种方式,就是发债券,不能再以其他方式借债。这比私下借债好很多,老百姓可以知道借了多少债,债往哪儿用,社会可以监督。如果私自借债,或者通过融资平台借债,不光老百姓不知道,甚至政府自己都搞不清楚。

  殷强说,我们今后就要“开明渠,堵暗道”,债券就是明渠,其他借债方式就是暗道。

  宋清辉也认为,此次规范政府债务管理的最大亮点,就是跳出了以往“更侧重于如何堵后门”的局限性,《意见》更强调“疏堵结合”。

  另外,殷强还称,只允许通过发放债券的形式借债融资,就能控制地方债务的规模,因为只有省一级才可以发债,市、县不能发债。河南商报首席记者赵强

【编辑:叶攀】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