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新年改革“气场”强大:带来巨大变化

2015年01月09日 19:40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岁末年初,中国人喜欢和亲朋好友聚会。在一个北京同学会上,全职妈妈郭女士和她的几个小学同学,讨论着近来发生在她们身上的“变化”。

  在老牌国企——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担任中层的乔女士,既吐槽“年终奖少了”也欣喜“吃请应酬少了”。某国家部委上班的国家公务员袁女士说,去年12月起,每月工资多了1000多元车补,这笔钱对于工作13年月薪只有5000多的她算是“雪中送炭”。从事教育工作的胡女士,是这群“70后”同学中唯一的独生女,将在今年7月迎来第二个宝贝。

  身在职场外的郭女士,也被改革浪潮裹挟。去年年初开始为孩子幼升小“跨区择校”奔波焦虑的她,原本打算利用即将到来的春节假期请客送礼、托关系,现在却欣喜地宣布去厦门度假了,还意外发现飞机票的燃油附加费从5日起由每张50元降到30元。在国家和地方诸多旨在保障教育公平的措施出台后,她打消了“择校”的念头。

  只有“身逢改革”的中国人能够读懂其背后的讯息。郭女士和她朋友们身上的变化,涉及中国新年伊始“掷地有声”的央企薪酬改革、国家公务员公车改革、价格改革,以及已经实施的计划生育政策改革和教育体制改革。

  一个强大的改革“气场”已然在中国形成。从农村到城市,个人、家庭、单位、政府、国家,无不在接受这个“场”释放的能量,适应这个“场”给每个人的生活、工作,乃至行业、社会、国家带来的巨大变化。

  “习近平的改革已驶入‘快车道’。”英国《金融时报》的预测,在中国2015年开年得到印证。中国以强力改革的姿态进入到改革的“关键之年”和“落实之年”。

  刚刚闭幕的中国内阁新年第一会就以改革为议题,并再次毅然“向自身权利开刀”。继去年密集出台取消和下放700多项行政审批项目后,这次会议强调治理“审批难”沉疴。

  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副主任丁元竹说,中国政府自我革命的进一步深化,有利于提高行政效能,防止权力寻租,营造便利创业创新的营商环境,激发社会活力和创造力。

  “中国改革激发了青年的创业热情,带来新一轮‘春天的故事’。”新加坡《联合早报》评论道。正是在“春天的故事”诞生地深圳,年初迎来了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这也是他的开年“首巡”。

  今年是改革的决定性一年,亦是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一年。“中共将牺牲改革换取经济增速”的猜测甚嚣尘上。

  中国总理新年“首巡”选择选址改革开放的发源地--深圳,并以考察互联网金融企业、创业园区、自贸区为主要内容,释放了中国政府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坚持以改革开放、结构调整、创新创业,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强烈信号。

  李克强考察发现,新批准的广东自贸试验区简政放权使过去耗时近800天的投资审批“万里长征图”成为历史。远在千里之外的小城芜湖,33岁的章丽君也仅花三天就完成了自己公司的注册,还享受到免征税范围由月销售额2万元扩大至3万元的政策优惠。

  “对于任何一个草根创业者,手续简化、减免税收都是最立竿见影的支持。政府办事人员的服务态度和效率也令人非常满意。”她不久前辞去稳定工作,成立了自己的文化公司。

  如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正席卷全国,安徽芜湖姑娘章丽君就是其中一名“弄潮儿”。

  数据显示,去年前三季度市场主体得到稳步增长,其中新登记注册企业264.8万户,同比增长52.44%。个体私营经济从业人员达到了2.4亿人,同比增长9.91%。中国服务业快速发展已经使经济每增长1个百分点可带动的新增就业人数由2010年的112万提高到170多万。

  “这是为什么在经济增长有所放缓的情况下,新增就业仍能增长的重要原因,这也是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的一个表现。”丁元竹说。

  当下的中国,“新常态”正在成为经济发展的“大逻辑”——经济增速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

  处在这个“大逻辑”下的改革应该如何发力,考验着中国领导人的决策智慧。“准确把握改革发展稳定的平衡点,准确把握近期目标和长期发展的平衡点。这将是新常态下的中国改革必须坚持的战略取向。”国家发展改革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说。

  改革必然经历转型阵痛,但不能因此停滞不前。这一点,中国传统老工业基地东北地区体会尤其深刻。

  去年中国东北三省前三季度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在全国31个省份中皆位列倒数五位之内。并不乐观的经济状况正让这一区域呈现“新东北现象”,甚至引起外媒唱衰。

  普遍认为,东北落后的主要原因是靠投资驱动的增长模式难以为继、国有经济所占比重较高、第三产业创新能力较弱等。东北要走出所谓的“寒冬”,必须“拼改革”“拼市场”“拼创新”。

  “长痛不如短痛,要挺过阵痛才能实现突破。”辽宁省政府一位官员表示,今年辽宁省将适当调低经济增速,有助于经济结构调整。

  事实上,诸多亮色正在东北孕育。大连万达与百度共同斥资1.84亿美元建立电商合资企业,引领传统零售业升级;从沈阳本土崛起的国内顶尖机器人制造企业新松公司,订单合同满满;连接北京到沈阳、沈阳到丹东的高速铁路正在加紧施工,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取代了产能过剩的投资建设……“向改革要动力”的势能正在东北积聚。

  “拼改革”“拼市场”“拼创新”--东北经济“破茧成蝶”需要“新三拼”,亦是改革进行时中的中国所需要的。

  得益于着力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努力打造绿色经济的各项政策,如今中国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增速平稳且失业率保持低位,正逐步摆脱出口导向增长模式,服务业已成为增长重要动力。

  “中国经济正在显现出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等特征,这是新常态的必然结果。”国家行政学院决策中心研究员王小广说。

  回顾在全面深化改革开局之年,习近平总书记八次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以破竹之势开创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全新局面。这些改革部署既有顶层设计又有细节安排,既有体制性、全局性改革,又有行业性质的局部改革。

  数百项行政审批事项下放、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国企改革启动试点、财税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单独两孩”政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养老金并轨、“一带一路”、自贸区扩容、区域协同发展、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设立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

  改革内容覆盖政治、经济、司法、社会、生态、文化等多个领域,涉及政府放权、财税、金融、户籍、国企薪酬诸多“硬骨头”。一些回应“民意”的改革措施,让社会公平正义更加深入人心。

  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的336项改革任务,领导小组确立并完成了80多项重点任务,此外中央有关部门还完成了108个改革任务,共出台了370多条改革成果。“改革速度之快、内容之广、触及之深,出乎百姓意料。”王小广说。

  “重点提出一些起标志性、关联性作用的改革举措”“把需要攻坚克难的硬骨头找出来,把需要闯的难关、需要趟的险滩标出来”“要把提高改革质量放在重要位置”“对已出台的具有重大结构支撑作用的改革,要抓紧出台细化实施方案”……习近平在去年底主持召开的第八次“深改小组”会议上对今年的改革提出要求。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关键年,也是建设法治国家“加速年”。与30多年前改革开放相比,正在进行的新一轮改革更加遵循规律。

  专家预计,简政放权、国企改革、财税改革、金融体制改革、户籍制度改革、人民币汇率改革等将成为今年改革的重点,中央层面也更加注重督查改革的落实情况。

  “下一步改革,将更加理性地考虑发展的可持续性,注重‘重大改革于法有据’,关键词是规范、透明、公平、秩序。”张燕生说。

  顶层设计再好,真正实现需要各地的落实,在改革“落实之年”。习近平要求加强改革的“穿透力”,消除“中梗阻”、“肠梗阻”,就是要敦促各地让改革“落地有声”。

  随着河北省“两会”8日召开,中国已经进入“地方两会时间”,可以预见,今年的地方两会无疑将聚焦“改革”。

  根据各地公布的会议日程,大部分省市两会会期集中在1月中下旬至月2月上旬,改革议题将在各地的政府工作中有体现。据悉,河北省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狠抓改革攻坚”。

  全面深化改革是中共新一届领导集体的历史使命,也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归根结底仍是为了促进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群众。

  “户籍制度要落到实处”“单独二胎要进一步放开”“收入分配改革要‘提低’”“进一步破解民营企业贷款难”“让冤假错案更少”……从一些地方政府网站上收集的两会建言显示,无论什么样的改革,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成果,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是习近平以总书记的身份上任伊始首次亮相中外记者的讲话主旨。他所承诺的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正在通过持续推进的改革逐一实现。

  “我们要让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如期实现”“让国家发展和人民生活一年比一年好”……2015年的新年贺词中,习近平为百姓“点赞”,也得到了中国老百姓和海内外舆论的纷纷“点赞”,而这正是“改革气场”效应的体现,也是推进改革的最强大的动力。(记者 李云路 徐扬 詹婷婷)(参与采写:任沁沁、许晓青)

【编辑:王永吉】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