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遵义会议会址里的三代解说员:静观这个城市的变化

2015年01月15日 10:4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遵义会议会址里的三代解说员:静观这个城市的变化
遵义会议新陈列馆内景。 贺俊怡 摄
遵义会议新陈列馆外观。 贺俊怡 摄
三位解说员在遵义会议新陈列馆内合影。 杨茜 摄

  中新网遵义1月15日电 题:遵义会议会址里的三代解说员

  记者杨茜

  1月15日,八十年前的这一天,中国共产党在遵义召开遵义会议,从此改变了世界的格局。

  走在遵义老城区文化广场,冬日仍看到花开艳丽,红军街上歌唱队歌声飞扬,闪闪红星灯吸引来往的游人,市民在水幕电影前纷纷留影,这些喜庆的气氛都在迎接1月15日遵义会议召开80周年。位于遵义老城子尹路东96号的遵义会议会址安静的矗立着,80年来,这栋楼两层高的小楼就这样静观这个城市一切变化。

  遵义因这栋小楼成名,这栋楼大门口的大匾上“遵义会议会址”6个金色大字为毛泽东所书,在中国诸多革命旧址中,遵义会议会址获得这份惟一由毛泽东题名的殊荣。这一历史遗址是新中国成立后,政府用了整整4年时间寻找和认定的,“遵义会议会址”指的只是占地面积528平方米的主楼及很小的院落。

  1955年10月正式对外开放后,很长时间里,这栋被世人瞩目、时常出现在宣传品上的二层赭色青砖小楼和小楼所在的小院,参观者大都会在小楼前留影纪念,并爬上小楼感受当年的情形,甚至可以伸手触摸那些当时使用过的器物。现在,为了文物的完好和游客安全,游人已不能上二楼,游客可以在遵义会议陈列馆里了解更多有关遵义会议的故事。

  在遵义会议新的陈列馆里,工作人员正为对外开放做最后的文物陈列检查,上世纪70年代、90年代和工作一年多的解说员在陈列馆里分别讲述她们作为解说员的故事。

  张云莲:我是解说员我骄傲

  “我们当时的解说是上课式的解说,带有绝对的权威,但也绝对的机械。”1978年进入遵义会议会址工作的张云莲说。那个时候,前来遵义会议会址参观的大多是单位组织前来学习的团队。

  “当时的解说是千人一词,定点讲解,解说途中没有人说话,大家严肃认真,对解说员有着绝对的信任和不可辩驳感,但我们的解说也是机械的背诵,绝不会出错,跟印在脑子里一样。”张云莲说。

  1978年,中国刚刚对外开放,地处西南的贵州交通不便,前来参观的人也不多,张云莲是解说员,同时也做着文物征集、保管等工作。

  “那时候街坊邻居问我什么工作,我总是很自豪告诉别人我是会址的解说员,说出这六个字约等于证明自己出生好、形象好、有学历。”张云莲大笑着告诉记者:“这是当时很高的荣誉。”

  如今走遵义会议新陈列馆内,张云莲仍然清晰记得曾说过千万遍的史实,并会对新解说员指出解说的不当之处。

  杨丽:游客要考解说员

  1998年开始在遵义会议会址讲说的杨丽现在是会址宣教部主任,杨丽觉得改革开放20年后,交通不断发展,人们思想不断开放,前来会址参观的游客在面对解说员时,更多的是交流甚至是“考试”。

  “我们做解说工作,要说好普通话,好学,更重要是灵活机动应变能力强。”杨丽说。“更多游客在参观和听解说的过程中,喜欢跟我们交流,将他们感兴趣或了解的部分进行深入交流,会有很多想不到的问题。”

  杨丽印象最深的一起讲解是陪着一位70多岁的老人参观会址。老人一个人来到会址,将会址每一副照片、每一段话都仔细看阅,并且会提问,问题不仅有关遵义会议,还会扩展到红军长征路上很多事情。“这一次讲解全程一共5小时,老人家的问题我基本都答上了,当时也正好从井冈山、西柏坡学习回来。我感觉自己是完成了一次严肃的考验。”杨丽说。

  杨丽认为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游客获得信息的来源开始增多,前来参观时,游客愿意和解说员交流,说出自己知道的故事。“也有不少游客在交流的目的就是想考解说员,甚至要以考倒解说员为乐趣,这也要求解说员不断学习,要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杨丽说。

  高芸:尊重历史传播正能量

  25岁的高芸在会址工作1年4个月,已成为会址四星讲解员。谈及这一年工作,高芸说:“梦里我都在看长征史和查录在会址里出现的领导人的故事。”

  2008年,遵义会议会址纪念馆向游客免费开放,讲解员也开始挂牌服务、评定星级。高芸凭借刻苦的学习和良好的态度征服游客,用一年半时间从一星讲解员成长为四星讲解员。

  对于流程性的解说词,解说员都印在脑里,不会出错。但是面对不同的群体,采取不同的解说方式已是解说员必备的素质。“给游客讲解也要因人而异,成年人可能很喜欢历史,讲得要深入细致一些,但小朋友只对红军用过的实物更感兴趣,用活泼的方式讲解,让孩子们记住关于遵义会议的一些故事也好。”高芸说着自己的讲解心得。

  解说员每周都有学习,高芸除了统一的解说词外,通过阅读相关书籍,更增添解说的知识性和趣味性。

  谈及自己在遵义会议会址的解说员工作,高芸说:“站在这里就觉得自己有一种责任,首先要尊重历史,更要传播这段历史。作为解说员,我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是历史,在讲解中不少游客喜欢谈及野史故事,每到这个时候我都要勇敢说不,将史实用游客最能接受的方式告知。”

  三位解说员站在遵义会议新陈列馆里,她们都认同地说:“在这里、真实、权威最重要。但是时代的发展也让我们与游客交流增多,多媒体展示和声光电效果,让大家更能真实感受历史。”

  从遵义会议会址对外开放后,小楼一直是游览的地标,以前,为游客留影摄影师很火,现在的游客大多自驾车,带着摄影器材、手机、IPAD等,拍照的工具丰富多样,原来的摄影工作也变为了穿着红军服等进行情景拍摄。

  高芸说:“解说员的压力现在越来越大,以前只是面对你看得见的游客,现在,通过社交平台,解说员面对的是网络上数以万计的网友和潜在游客,对我们的专业性是前所未有的挑战。”(完)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