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公车拍卖现“白菜价” 甚至有内部人参与收购

2015年01月18日 03:27 来源:京华时报  参与互动()

  公开信息,“车牌分离”,全程监督,这一轮中央公车拍卖,有望在阳光下进行。下一步,保值的资产如何处置,拍卖得来的钱用到哪里,同样必须是一笔公开账目。

  16日,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透露,中央层面取消的3184辆公车已全部封存停驶,将分期分批公开拍卖,阳光处置,全程接受各界监督。今年春节前,将正式启动第一批约300辆车的拍卖,所拍卖车辆“不带牌”,严格遵守“车牌分离”原则。这一表态,是对社会上一些“拍卖猫腻”说法的有力回应。之前,在有些地方公车拍卖中,确实出现了“白菜价”“废铁价”,甚至有内部人参与收购,让公车改革反倒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此番中央机关公车的阳光化拍卖,将会形成有效的示范作用。

  公车膨胀之弊,无需赘述。一些“衙门”,无论大小,也无论工作是否需要,都超标准超规格配置大量公车。不仅购置公车耗费了大量公帑,每年的使用、维修、保养,也常常搞出来天文数字。八项规定、转作风以来,公车改革步步为营,力度不断加大,让民众看到了狠刹“车轮上的腐败”的决心。正所谓开弓没有回头箭,这场改革必须以取缔、拍卖显示出最大的决心与诚意。

  然而,封存公车只是第一步。如果把公车滥购、滥用视为对民众的“一次伤害”,那么公车拍卖中的暗流涌动,就是对民众的“二次伤害”。事实上,对“质优价廉”的公车,有一些人早已盯上,若不严加防范,很可能羊入虎口,把公车这种公开的浪费,转身变成中饱私囊的勾当。彼时,改革未见老百姓的实惠,反倒成了特殊利益集团的囊中物,这将对政府公信力产生伤害,影响更为恶劣,也更难挽回。

  正因此,各级政府的公车拍卖,受到公众的高度关切。这次阳光处置的亮点包括,一是公开招标评估,搞清楚3184辆车的底细,哪些不能用,按规定报废,哪些还能开,就立即进入拍卖程序;二是引入审计、纪检和社会力量的监督,把每个环节都放在阳光下,“绝不针对公务员搞任何照顾”;三是一切信息都放到网上公开,车辆的年限、车况,委托的拍卖机构资质,没有任何的例外。

  这其中,最引人关注的,还是“车牌分离”,就是说不带牌照拍卖。换言之,想买公车必须摇上号、有指标。在北京,比车辆更稀缺的,是号牌资源。在限购条件下,拥有号牌的是不确定的少数人,这也为公车拍卖的公正性提供了保障。只有通过摇号系统公正获得号牌的人,才有机会参与拍卖,这种前置环节的公正约束,有力避免了可能的暗箱操作。毕竟,想玩猫腻、买低价车,又能同时摇到号牌的,客观上的概率极小。

  公开信息,“车牌分离”,全程监督,这一轮中央公车拍卖,有望在阳光下进行,会带给民众对改革更多的信心。拥有号牌,便有买到公车的可能,唯此方能保证国有资产的最大化保值。下一步,保值的资产如何处置,拍卖得来的钱用到哪里,同样必须是一笔公开账目。当政府部门习惯把一切信息公开,权力才会敬畏权利,权利反过来才会拥护权力。本报特约评论员洪乐风

【编辑:罗攀】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