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干部抱怨政府招商农民不买账 别老替农民拿主意

2015年01月25日 03:59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

  如果项目只是政府一厢情愿,不接地气,注定难落地。要把农村发展的决策权交给农民,交给市场,放手让农民自主选择

  在某地农村走访,听到一些干部抱怨:政府费劲引来的项目,可农民为啥不买账?

  一个是产业项目。干部说替农民算过账,一家一户种粮,一亩地年收入也就七八百元,而土地流转给企业种菜,农民啥也不干,一亩地光租金就有1000元,农民还能不愿意?可两年了,许多村民还是不愿流转土地。一个现代农业园区开发,拆迁旧村,让土地集中连片。农民搬出旧房子,住上新楼房,还能不高兴?结果,不少农民上访不断。

  其实,农民有自己的考虑。说起产业项目,有人抱怨,你企业赚的再多,跟农民也没关系,一旦赔了,企业一拍屁股走人,农民咋办?说起园区的拆迁,不少村民不满,住惯了农家小院,习惯了田园生活,为啥非要撵人上楼?有人说,公司看重的是用地指标,拆迁村庄省出土地,再置换出用地指标卖钱,把农民撇在了一边。

  看来,不是农民没算明白账,而是地方干部一厢情愿,越位了。

  现在,这样的事情并不少见。有的地方一哄而上搞特色产业,结果种多了,卖不出去;有的过度追求城镇化速度,强迫农民“拆村”“上楼”, 引发农村纠纷;有的土地流转下命令、定指标,违背农民意愿,甚至打着改革旗号多占耕地;乐于引进大企业、大资本,把农民排斥出去……问题出在一些干部身上,他们总觉得自己比农民强,总要替农民拿主意。抱有这种惯性思维,下乡调研蜻蜓点水,不倾听农民心声,不了解农村实情,在办公室里“拍脑袋”“开个会”,规划就出来了。这样一厢情愿的决策难接地气,注定难以落地。

  各地农村千差万别,农民需求多元多样,解决农业现代化发展难题必须立足国情、立足实际,充分尊重农民、依靠农民、相信农民。只有让农民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把农村发展的决策权交给农民,交给市场,才能调动激发农民的积极性、创造力,找到适合的农业现代化发展路径。

  实际上,基层有宝藏,群众有智慧。一家一户增收难,一些地方创造出“联耕联种”“土地股份合作”等模式,破解了分散经营难题;农业贷款难,一些农民创造出 “资金互助社”“联户贷款”等形式,缓解资金难题;“三资”管理难,一些农村探索集体产权改革,量化股权,化解了管理难题。这些制约农村发展“老大难”问题的解决,靠的正是农民群众的首创精神。

  尊重农民、相信农民,政府不是撒手不管。当前“三农”发展新老难题交织,强基础、补短板,政府要做的事还很多。要加快从“管理员”向“服务员”转变,真正深入农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解决好农民群众最关心的现实难题;做好制度顶层设计,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创造公平的制度环境;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只要符合国家法律和政策,农民群众欢迎,不管什么形式,都要鼓励和支持。总之,就是要放手让广大农民自主选择,激发农村发展活力。

  农业现代化主体是农民,“有形之手”如何拿捏适度,考验的不仅是政府智慧,更是干部对农民的真情。赵永平

【编辑:王永吉】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