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GDP排名竞赛渐趋淡 经济强省相继“减速求换道”

2015年01月29日 10:3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网南京1月29日电 (记者 申冉)近日,全国各省两会相继发布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其中每年角逐激烈的“GDP”排名竞赛,今年普遍被淡化处理;对于2015年经济预期,经济驱动强省江苏、广东、山东、浙江等省相继释放“降速”信号。不少经济专家对这一趋势反应正面,认为各省敢于“减速”是个好苗头,应紧抓这一“换道”难得机遇,进入新的经济发展阶段。

  在27日最新发布政府工作报告的江苏省,根据该省统计局数据显示:虽然2014年该省GDP达6.5万亿元,人均GDP超8万元,再度位居全国各省区前列。但对2015年的经济预期,已自动下降至8%左右,比2014年增速降低了近0.7%。

  而此前,与江苏省年年争夺GDP冠亚军的广东省将2015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定为7.5%左右,下降0.2%;浙江省则确定2015年GDP增长目标是7.5%,下降0.5%;山东省2015年预期增长目标定为8.5%,下降0.2%……多个经济驱动强省的相继降速成为今年地方两会“新常态”。

  对此,江苏省社科联党组书记、江苏省区域发展研究会会长张颢瀚认为,全国普遍性的调低经济增速,不仅是为了适应中央新常态的思路进行的调整,同时也是一个必然的、必须的、也是实事求是的结果。

  “中国经济经历了一个长达30年的高速发展,其中有20多年甚至是达到12%-13%的超高速的发展,在工业化历史上鲜有大国能够做到,有其特殊的规律和历史国际背景。”他解释,“这30年中,前15年是短缺下的高速增长,表现为总量低空间大、市场供不应求;此后,从9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以后,正值欧美发达国家原有的重化工产业全部成为输出的过剩产业,中国成为最好的产业转移目的地,大规模外资资本、技术、设备、管理同时进入国内,成为工业化加速的超强动力;同时,国内劳动力处于过剩状态,劳动力成本地下,企业生产成本、土地成本都远低于他国,在国际市场竞争力极强。”

  “我们可以看到,自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这些发展条件已经陆续消失。”张颢瀚点出,近年来,美国也在缓慢而大规模地回撤制造业,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保持7%-8%的经济增长速度是合适并且合理的。江苏省2014年8.7%的增速在全国算高的,今年调至8%并不低。”

  他认为,目前中央推行的不追求GDP新常态的思想,对于各省份来说正是“降速转道”的最佳机遇,“解除GDP这座‘大山’的重压之后,地方政府应集中精力由原来的高能耗粗放型发展模式转为创新、节能发展模式;由投资、出口为主的拉动力转为消费拉动经济。”

  而根据各省两会期间发布的数据显示:经济强省中,江苏省的消费增长对GDP贡献超过50%,广东省的第三产业比重已经超过第二产业。可以看到,经过几年的努力,各省在调整产业结构和经济拉动力上都陆续出现成绩。

  “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下,广东省GDP中服务业的含金量更高;创新驱动、科技产业的贡献更大。广东腾笼的速度也比较快,目前全国自主品牌、自主创新战略做得最好的是深圳。”南京大学教授刘志彪在对比目前各省产业结构调整情况时认为,“相较而言,江苏省制造业比重高,制造业中有属重化工业比例大、国际代工比例大,江苏已经是全国制造业代工规模最大的省份。在未来的产业调整中,江苏仍需对服务业比重、创新经济含量和环境友好产业密度这几个方面加大调整优化力度。”

  “调低速度不是问题,关键是政府能够在调低速度的同时解决四大问题:质量效益是否能保持增长、产业结构是否能得以优化、生态环境是否能得以改变、民生诉求是否能得到实惠。”张颢瀚指出,“只有这样,GDP减速的新常态的目的才算真正达到。”

  两位专家均认为,在淡化GDP的新常态下,追求GDP排名排坐的心态已失去其意义,而各地政府为完成增速压力而设置的经济考核也应尽快进行改革。(完)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