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老特区添自贸区新身份 厦门亟待突破“岛民”心态

2015年01月29日 16:4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老特区”添“自贸区”新身份 厦门亟待突破“岛民”心态

  中新社福州1月29日电 (余婷)“厦门是一个宜居但不宜创业的城市,厦门人逐渐形成一种‘岛民心态’,固步自封,不求创新。”厦门国源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晓雯29日在福州如是说。

  当天,福建省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在福州进入第二天日程。福建自贸区建设中厦门片区的“创新”问题,成为是次会议厦门代表团热议的话题。

  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郑栅洁指出,“老特区”厦门如今拥有“自贸区”新身份,机制体制亟待创新。

  福建自贸区范围去年底划定,其中以厦门片区面积最大,为43.78平方公里,由两岸贸易中心核心区和东南国际航运中心海沧港区组成。

  厦门市委书记王蒙徽以“稳中求进,转型中谋发展”概括眼下厦门的经济发展状况,但也坦言“面临不少压力”,“三块片区中,厦门片区面积最大,但是,厦门整个城市面积太小,腹地和市场受限。”

  在厦门这座“值得作为家”的城市,400万人口中,一半聚居岛内,城市承载能力受到考验。王蒙徽说,“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在岛外,厦门自贸区拓展腹地和市场的潜力很大。”

  如何利用国家赋予的政策优势,加快产业转型,从而推动城市转型?王蒙徽表示,政府要找准自己的位置,扮演好“辅导员”角色,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

  厦门自贸区面临的压力,不仅是因城市面积小带来的腹地受限,还表现在突破厦门人长期以来“岛民”心态谋求发展上。谈及此,郑栅洁解释说,转型之所以是艰难的过程,因为新的还没出现,旧的没被淘汰。

  “厦门流行一种心态——‘不赚太多钱,舒服过日子就行’。”陈晓雯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自贸区’来了,突破体制‘天花板’有望,但创新动力还不足。”

  “要‘突破’!”郑栅洁简洁有力的三个字吸引代表们的注意力。他指出,厦门是最早的经济特区,既定经验充足,投资机会遍地开花,“‘排浪式’消费时代已经过去,个性化消费突起。投资、消费、金融创新,将拉动厦门经济社会增长。”

  厦门金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小林表示,自贸区金融创新需要“大篇幅”来做。从上海自贸区经验来看,金融制度改革创造了诸多红利,“在福建,要重点研究对台金融贸易政策。”

  她建言,成立区域性资本要素市场,让福建自贸区三个片区互不冲突;放宽融资准入;吸引台湾金融人才到厦门来,投身建设。(完)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