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解析新型城镇化两大重点:户籍问题将农民工拦在外

2015年02月02日 14:1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网2月2日电 最新一期《学习时报》刊发署名程志毅的文章,分析新型城镇化的两大重点。文章指出,中国有2.6亿农民工,户籍问题把他们挡在了享受城市化成果之外,这与真正的城镇化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谈及人的城镇化,文章强调户籍制度改革的探索。文章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关键,所谓人的城镇化,也叫市民化,即实现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转移,并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上融入城市,成为真正的市民。中国在改革开放30多年时间当中,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了53.7%。但是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只有36%左右,空间城市化并没有相应产生人口城市化。中国有2.6亿农民工,户籍问题把他们挡在了享受城市化成果之外,这与真正的城镇化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稳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现阶段中国的城镇化是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重点是要突破实施已长达50多年的城乡二元体制,实现城乡一体化,城乡二元户籍制度是城乡二元体制赖以存在的基石,所以在破除城乡二元体制时一定要把城乡户籍的二元化改为城乡户籍一元化。城乡一体化需要有一个较长的过程,而且各省市都有其独特的省情市情,所以在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时不能急于求成,而是要稳步推进、充分准备,做到“水到渠成”。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已基本成为大家的共识,但是如何推进才能更加积极有效地促进新型城镇化,进而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学术界仍有争议。

  文章指出,我国城市按规模划分至少可以分为四级(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多数专家认为户籍并轨可以先在中小城市进行,等积累了一定经验之后,才在大城市中推广。总的来说,户籍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应该是剥离户籍制度的福利分配功能,恢复其本身的管理功能,基本目标是实现人的城镇化,把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摆在首位。各省市要根据自身情况稳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

  就城镇化进程中资本的筹措问题,文章指出,“人到哪去、地怎么用、钱从哪来”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三大问题,其中的资金保障是关键一环,《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提出要建立透明规范的城市建设投融资机制。新型城镇化建设资金需求大、期限长,社会外部效益强但商业效益不高,需要以改革创新思维,推动建立市场化、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有效发挥政策性金融的引导和促进作用,避免地方政府债务无序扩张,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平稳释放城镇化潜力。

  解决城镇化巨大的资金需求,一方面要建立多层次、多样化、市场化的投融资机制,另一方面要构建政府、企业、个人多主体共同参与的成本分担机制。

  着力构建健全的金融体系,构建全面化多层次的金融体系才能够从多个渠道满足城镇化的融资需求。首先,商业银行及相关金融机构是现如今金融体系的主体,要积极发挥商业银行的作用,扩大对城镇化的信贷供给。其次,要着力推进农地金融发展,如今大量农民工返乡创业需要资金支持,将农村土地使用权作为抵押贷款融资,可以解决农民工创业的资金需求;再次要积极发展民营银行和民营金融机构。

  进一步开放市场准入,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城镇化建设。如今民间拥有大量闲置资本,并且此次十八届三中全会改革之前民间资本可进入的行业相对有限,闲置资本较多,所以应进一步开放市场准入,积极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城镇化建设,将闲置资本有效利用起来。同时,在政策方面要公平对待民营企业,让它们在投资审批、土地、财税扶持等方面享有与其他所有制企业一样的待遇,并且积极推进社会资本在公用事业上的参与,推进公用事业的市场化运营,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逐步向民间资本转让产权或经营权。

  积极探索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多样化融资渠道,为了促进城镇化建设资金来源的多样化,在这里应重视证券市场和债券市场的作用。首先,为了给大型项目提供资金,可以将建设中的基础设施进行资产证券化,将项目进行金融打包,在证券市场上流通,不但能为项目提供稳定的现金流,还能够让更多闲置的民间资本活动起来,提高其资金利用率的同时也分享到城镇化发展的成果。其次,政府也利用举债的方式进行建设资金的筹集,利用政府的信用为基础设施建设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用,但是当前各地方政府本身债务规模较大,所以在举债筹资方面,更应注重风险控制。

  发挥政策性金融的引导作用,《规划》提出,要发挥现有政策性金融机构的重要作用,研究制定政策性金融专项支持政策。在现阶段,城镇化建设资金不能仅仅依靠财政支出和商业银行资金,仍需发挥好政策性金融以国家信用为支撑、介于政府财政投资和商业银行贷款之间“四两拨千斤”的引领性作用。

【编辑:李欢】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