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嘉兴推个人信用评价体系 善举可加分违法要减分

2015年02月03日 09:34 来源:钱江晚报  参与互动()

  俗话说“口说无凭”,在求职、商务谈判、评先选优、甚至相亲时,你可以“自卖自夸”,可对方相信吗?但如今,嘉兴市民有了利器,每当遇到需要证明自己的场合,你可以甩出一份个人信用报告,用实打实的数据“说话”。

  1月28日,经过一个月试运行,由嘉兴市社会保障事务局负责研发的嘉兴市公民个人信用评价系统正式上线,市民可通过社保局门户网站(http://www.jxss.gov.cn)查询。

  这个信用报告是怎么来的?

  据相关部门介绍,这是用时下最时髦的“大数据”分析建模形成,个人基础数据来自全市30多个政府部门和公共事业单位,大到犯罪记录、治安处罚,小到拖欠水电费、话费、闯红灯、借书不还,都会记录在案,影响到个人信用的评分,进而影响到今后的求职、评优、贷款、甚至生活的方方面面。

  据嘉兴市社保局副局长李祥介绍,这种用大数据方法形成的公民个人信用评价系统,在全省范围内尚属首次。

  个人信用怎样评价?

  从0分到千分,五个不同等级

  目前,嘉兴市本级的80余万16周岁以上户籍人口都可以进入这个系统查到自己的信用报告。

  这个信用报告实行的是打分制,用五个颜色划分了信用等级,0分~599分为重度失信,信用颜色为红色;600分~749分为轻度失信,信用颜色为黄色;750分~799分为信用正常,信用颜色为绿色;800分~819分为信用良好,信用颜色为蓝色;820分~1000分为信用优秀,信用颜色为紫色。

  李祥介绍,从2013年底启动建设开始,他们已经和公安、财税、工商、法院、通讯运营等30多家政府部门和公共事业单位建起了数据交互平台。换句话说,不管你之前做过什么,只要在这些部门“留过底”,就会统统纳入到信用评价体系中去。

  截至昨天,嘉兴市本级在库信用基础信息有4864万条。李祥说,所有的这些数据都可追溯,通过一系列分析工具,就能精准地分析计算出个体信用数据的细微差距,形成定量评价模型,同时结合信用评分规则,每位市民的信用分数就出来了。

  另外,为了更好的保护个人隐私,这个系统只有市民本人才能查询自己的信用报告,非经本人或法律授权,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无权查阅市民的个人信用报告。

  个人信用分数怎么算?

  善举义举可加分,违规违法要减分

  据介绍,目前,大部分嘉兴市民的信用分数在750分到799分之间,属于信用正常等级,而个人失信、守信行为都会影响到这个分数。

  比如,受到刑罚,或者是个老赖、考试违规违纪、恶意逃票等都会减少信用分数。

  让人意外的是,有些大家眼里的“小事情”也会减分,比如长时间拖欠水电费,甚至图书馆借书不还等都有可能被减分。

  不过,加分的项目也不少,做志愿者、捐款、献血见义勇为等等,都可以获得加分。

  “具体每项行为加减多少分根据事情性质的不同,所占的权重也有所不同。”嘉兴社保局信息处的工作人员张澄说,目前,信用评价分数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来自部门单位的记录,占到70%左右,另外的30%是基于大数据的预测,由之前的记录数据来预测个人的信用趋势。

  个人信用评价有什么用处?

  一处失信,处处受限

  我省的温州、杭州也推出过信用评价系统,金融部门也有信用评价系统,嘉兴的这套公民个人信用评价系统有何不同之处?

  李祥说,嘉兴的评价体系对每个市民的全部社会活动信用记录都进行了评分,和金融机构的信用报告相比全面多了,能方便社会各界快速、直观、全面、准确地了解每个人的信用情况。

  “对企业而言,在招投标、商务合作、企业注册、贷款担保等方面有了参考标准;对个人而言,求职、评优、甚至相亲,都能用得到,能更快更好更全方位了解一个人。”李祥说,这样一来,个人的信用就成为了在这个社会生存下去的基石,一处失信,处处受限。比如,半年借书不还就会被列入图书馆的黑名单,而半年拖欠水电费达500元以上就会被自来水公司和电力局“亮红牌”。

  另外,李祥也强调,这只是个人信用评价系统“1.0版”,以后的“2.0版”、“3.0版”会在嘉兴全市建成统一信用信息交换共享平台的基础上,扩大征信范围,尤其要健全完善多部门信用联合奖惩机制,建立黑名单,对违法失信者,要加大惩戒力度,大幅提高失信成本,逐步使信用状况成为准入门槛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讯员 冉洪涛 记者 黄娜

【编辑:和星晨】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