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因出现“空城”就要否定新城新区建设吗

2015年02月04日 09:53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

  一段时间以来,不少人对我国新城新区建设提出质疑和批评。一些人质疑新城新区建设的合理性和必要性,认为其主要体现了政府和官员的意志,是“行政的手”取代了“市场的手”,而非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并大幅增加了地方政府的债务负担。持这种观点的人以个别“空城”“鬼城”为例,认为新城新区人气不旺、空置率高,公共设施配套和公共服务滞后,产业集聚程度不高,经济发展乏力,进而认为完全没必要进行新城新区建设。

  一些人所说的“空城”“鬼城”存不存在?必须承认,在一些区域确有这种现象。但否定新城新区建设的这些观点,在样本采集上主要集中在县域(包括县级市)、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由此获得的数据和得出的结论并不足以代表我国新城新区建设的真实情况和主流。对此,我们要有清醒认识,不能以偏概全,一概否定新城新区建设。

  从城市发展史的角度看,新城新区建设是城镇化进程中的一个普遍现象。英美等国早在19世纪下半叶就开始新城新区建设,目的是解决当时伦敦、曼彻斯特、纽约、芝加哥等的“城市病”。20世纪以来,通过新城新区建设解决城市发展的空间矛盾,成为世界各国的普遍选择和基本手段。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进城镇化。2000年至2012年,我国城镇人口以年均超过1.35%的速度增长。城镇人口增长必然要以更大的城镇空间为载体。目前,我国一些城市中心城区的人口密度已比较高,而像北京、上海等一些超大城市中心城区的人口密度已达到难以承受的程度,建设新城新区势在必行。总体上看,与人口总量有限、城镇化率已经比较高而且较为均衡的西方国家相比,当下我国新城新区建设必然更为集中。在这方面,我们不能忽视阶段差异而与西方一些发达国家进行机械比较,进而质疑我国新城新区建设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我国新城新区建设始于20世纪80年代,主要是工业园区、大学园区、科技园区、居住小区等。但在遭遇通勤成本上扬、公共服务短缺、人气不足等问题后,近年来一些城市的新城新区建设纷纷转向“综合性城市中心”。2000年至2011年,新城新区建设出现一个高潮。新城新区在基础设施不完善时,确实不如旧城热闹。但随着各项功能的完善,许多问题逐步得到解决。前些年一些人质疑的某些“空城”,如今已是车水马龙、人流如梭。这说明,对待新城新区的发展应该有一点耐心,不能妄下“空城”“鬼城”的结论。总体来说,许多城市的新城新区相对于老城区,在解决城市发展的空间限制、带动和引领城市转型发展等方面具有突出优势和关键作用。

  当然,肯定新城新区建设的重要意义,并不是说当下的新城新区建设就没有问题。一些地方尤其是一些中小城市本来人口密度就不高,却也要大力推进新城新区建设,致使出现“空城”“鬼城”现象。出现这一问题,背后是“政绩工程”和“土地财政”在推动。一些领导干部把新城新区建设作为自己的政绩,借此为晋升铺路;一些领导干部则把新城新区建设作为拉动地价上涨以获取更多财政收益的手段。对此,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合理确定城市开发边界,规范新城新区建设,提高建成区人口密度”;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但是,规范并不是要否定,不能因为某些区域出现问题全盘否定新城新区建设。

  基于人口众多、资源不足的城镇化实际情况,我国新城新区发展必然是一个曲折的进程,其复杂性和艰巨性也会超过西方国家。对此,我们要有耐心,也要有信心,相信我们有能力解决好我国城镇化中面临的这一重大课题。

  (刘士林 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

【编辑:朱峰】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