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GDP目标下降传递四信号 专家称实现目标需克服懒政

2015年03月05日 13:4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新社发 刘震 摄  

  中新网北京3月5日电(记者 李金磊 秦辰)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确定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的目标。这一目标为近年新低,但就业等目标并未降低。为何降低GDP目标?实现目标面临什么困难?又该如何保证目标的实现?GDP和就业一降一升之间传递哪些信号?一系列问题值得关注。

  为何降低?

  ——主动适应新常态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确定2015年GDP目标为7%左右,这一目标增速为近年新低。

  过去10年内,中国的经济增长目标曾调整过两次,2005年由7%上调至8%,2012年则被下调至7.5%,2014年增长目标则定为7.5%左右。

  为何今年要降低增速目标?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直接原因是今年经济下行压力仍在加大,如果再维持以往的增速目标,完成难度较大,也不符合经济规律和发展实际。

  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GDP增长了7.4%,创下1990年来新低,而进入2015年来,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不减,1月份物价仅增长了0.8%,为了稳定经济增长,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央行3月刚刚进行了降息。

  “从根本上看,降低增速目标也是适应中国经济进入中高速增长新常态的要求。”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祝宝良对中新网记者表示,今年经济增长目标定在7%左右,这与经济潜在增长速度潜力相吻合,也能实现比较充分的就业。

  “所谓潜在增长速度,就是考虑到资源、环境、人口、投资等因素,分析潜在增长速度到底是多少。现在一般认为是7%—8%左右。”祝宝良认为,当前中国经济处于减速换挡周期,如果把速度定太高,大家都去争速度,没人搞改革。但是速度定低了,就业无法保证,也会引发社会矛盾和社会风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目标也无法完成。所以,7%左右的目标是比较合理的。

  能否实现?

  ——低于7%可能性不大

  “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还在加大,发展中深层次矛盾凸显,今年面临的困难可能比去年还要大。”政府工作报告对今年经济形势作出如此判断。在此形势下,今年7%的左右目标能否实现?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发展经济学系主任曹和平持乐观态度。他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指出,7%左右是一个谨慎性的指标,今年实现这一目标的难度应该不大。

  曹和平分析说:“现在,汇丰制造业PMI已经涨到51%以上,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制造业PMI也上涨了0.1%,达到49.9%。”他指出,两个指数同时在涨,说明经济出现回稳趋势。

  “今年经济增速应该在7.1%—7.5%之间,低于7%的可能性不大。”曹和平表示,中国要在保持“三驾马车”的优势时,在转型中寻找新的增长点,“我特别支持中央反腐和管理改革等相关措施。现在,社会上有些人认为反腐会影响GDP,这种担心是没有必要的。反腐是清除身上的毒瘤,各部门和企业该做哪些工作,还要大胆地去做。”

  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范剑平向中新网记者指出,要充分估计今年经济面临的困难,国际上,各国出现竞相贬值,外需面临压力,今年出口预计对经济增长贡献依然较小,而国内看,今年房地产仍将调整,也将拖累投资,因此,各级政府必须积极作为,在不搞大规模刺激的前提下,及时调整落实好各项政策,随着政策效果显现,改革红利不断释放,今年经济见底企稳,达到7%或者更高是有信心的。

  怎么实现?

  ——官员要克服懒政

  7%的经济增长目标靠什么实现?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坚持稳政策稳预期和促改革调结构“双结合”,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双引擎”。

  宏观政策方面,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今年拟安排财政赤字1.62万亿元,广义货币M2预期增长12%左右。此外,一方面,要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另一方面,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赵锡军认为,要完成7%左右目标,思想认识不到位是最大挑战,“以前地方政府搞经济增长很简单很省心,只要等着上面出政策、出方案,等着银行贷款、财政投资就行,但现在经济增长要转到依靠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上来。”

  “如果各级政府没有根据新常态及时转换思路,在结构调整、升级换代、模式转变、创新创业上没有主动作为,没有充分激发市场主体积极性,没有大力为市场主体发挥作用创造良好环境,那么在资源环境约束加大、劳动力等要素成本上升的新常态下,完成经济增长目标会有很大的困难。

  “实现这个经济增长目标,关键在于执行。”范剑平认为,2014年为什么没有实现更高的增长,和一些官员的不作为、懒政有关系,一些应该开工的项目没有及时开工,一些应该完成的工作没有完成。

  事实上,2014年国庆节之后,国务院密集启动了一批重大发展和民生工程,实施情况并不理想:投资完成率虽然总体上达到86.8%,但个别领域重大工程投资只完成50%左右;全国建设用地供应量下降了16.5%,已供土地使用率只有50%左右。

  对此,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近期的国务院第三次廉政工作会议上说,“这种状况是多年来少有的。项目批了,资金下了,土地供了,为什么工程上不去,要从精神状态、作风行为上找原因。”

  “某些地方的经济可以说已经出现失速,但甚至掉到4%以下,但依然没有积极有为的举措。”范剑平指出,各地官员的精神状态也要进入新常态,克服懒政和不作为,主动作为,狠抓落实,才能完成预期目标。

  传递哪些信号?

  ——更重民生福利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GDP目标进行了下调,但是就业、环境目标并未下降。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确定,城镇新增就业的依然保持在1000万人以上,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能耗强度下降3.1%以上。

  这传递什么信号?赵锡军表示,伴随着GDP预期目标的调降,其他方面的要求是上升的,降低的只是简单的增速指标,就业、收入、环境、债务等指标获得更高重视,但实现这些指标比只简单抓增速更困难,这要求工作更加精细、认真和兼顾,而不是只考虑增速。

  赵锡军表示,一降一升之间,传递出在新常态下,中国政府工作思路的变化,也就是淡化GDP增速,更多注重经济质量、效益,更关注提高民生指标。

  范剑平也认为,要从质量、效益和速度统一的角度来考虑,降低增速目标,有利于把以前靠刺激政策获得的GDP、无效投资项目等“水分”挤掉,使得经济发展更实实在在。

  “减速提效,这对全民福利是一件好事。”范剑平认为,经济增长目的就是让老百姓分享发展成果,这个增长目标更实在,更注重收入、环境改善,更适合中国当前的实际国情,这也意味着经济减速后,民众分享的成果并不会减少。

  范剑平指出,中国现在面临一些结构性矛盾,有些领域过剩,但跟老百姓生活结合的领域有欠账,比如养老院、幼儿园、教育、医疗等民生方面很多短缺。降低GDP目标后,政策资源不必再用来刺激增速,而是让资金用到市场最需要的地方去,用到给民生“做加法”,这是可喜的变化。(完)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