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面临生态与生存挑战 在“艰难的平衡”中寻路

2015年03月06日 10:27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

  当来访的英国剑桥公爵威廉王子在云南西双版纳演讲时,以“艰难的平衡”喻指各国都面临的“发展还是保护”两难选择。他或许没意识到,中国总理李克强第二天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给出了答案。

  “环境污染是民生之患、民心之痛,要铁腕治理。”李克强5日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在提出具体减排目标之外,他还提到“难度再大,今年也要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人以上”。

  总理掷地有声的宣誓与承诺,让相距2000多公里的杨朔和邹嘉贵同时看到了希望。

  26岁的北京人杨朔经营着一家广告公司,收入可观,今年准备结婚。他认为政府最应该做的是治理污染、关停落后的钢铁厂。

  “挣钱多少是次要的,首要是健康,现在环境不治好,不光我们这一代,以后孩子也会受影响。”他说,政府应该去加强处罚污染行为,关闭造成污染的厂矿。

  在北京西南2000多公里外的云南省鲁甸县龙头山镇甘家寨村,44岁的邹嘉贵在帐篷里养伤。前段时间,他外出跑运输出了事故,肋骨被撞断。

  去年8月3日发生的6.5级鲁甸地震,造成600多人死亡,3000多人受伤。甘家寨村损失惨烈,大量房屋被巨大的滑坡体掩埋。邹嘉贵在地震中失去了妻子和房子,至今还和父母住在安置点的帐篷里。

  尽快养好伤、找到一份工作成了他最大的愿望,因为他的两个孩子在外地上大专,“正是最花钱的时候”。

  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还专门提到鲁甸地震及救灾和恢复重建工作。

  龙头山镇党委书记李善云说,恢复重建的工程规划已经基本完成,新房很快就要开工了。他希望得到支持发展基础设施和产业,引进核桃、花椒深加工企业。银矿生产在准备恢复中,还探明了新的矿区。

  对于开采银矿可能带来的污染,李善云说,确实会有排污,但都是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的。银饰生产是当地的传统,如能恢复,能很大地帮助解决财政艰难,群众也可就近就业。

  他说:“地震以后,很多村民因灾返贫,我们需要给群众发展机会。”

  其实,这是个让越来越多中国人“纠结”的问题。改革开放30多年后,庞大的中等收入阶层正在中国兴起。他们比父辈生活更富足,也更注重健康、环境质量,追求“有品质的生活”。而在不少边远地区,一场震级并不特别高的地震,就可能剥夺很多人赖以生存的条件。对这些人而言,让生活继续比怎样生活来得更实际、重要。

  地处西南边陲的云南,正面临“艰难的平衡”的挑战。拥有26个世居民族、4600万人口的云南,自然和人文资源丰富,是全球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热点地区。也就是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平均每9人就有1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发展与保护任务矛盾十分典型。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杨福泉认为,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文化发展和社会发展,最终都将取决于能否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

  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谈及今年经济增长预期为7%左右时说,“考虑了需要和可能,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衔接,与经济总量扩大和结构升级的要求相适应,符合发展规律,符合客观实际”。

  此间观察人士认为,这表明中国的发展宁可走慢一点儿,也要走好一些。中国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极为复杂,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坚持不懈推动经济、民生等领域的深化改革,才是唯一出路。

  北京小伙儿杨朔期盼雾霾终散去、云南大叔邹嘉贵希望有个安稳的家。虽然他们各自对生活的愿望不同,挑战也依然存在,但无疑改革将是他们愿望得以实现的一致途径。为此,中国改革与发展仍将继续,步伐也将更加坚定。(记者李萌 刘金辉 王子辰)

【编辑:刘彦领】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