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蛟龙”号完成西南印度洋科考正式入驻青岛

2015年03月17日 14:54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西南印度洋完成2014-2015年“蛟龙”号试验性应用航次(中国大洋35航次)科考任务后,17日搭乘母船靠泊位于青岛的国家深海基地码头,这是“蛟龙”号正式入驻其业务化运行单位,标志着“蛟龙”号业务化运行的陆基保障条件已基本具备。

  此次印度洋科考是“蛟龙”号首次在南半球、印度洋和海底热液区下潜,海底热液区地形和环境极为复杂,对“蛟龙”号从海试到应用的转化是难得的历练。

  “以前就是不断刷新深度,潜水器抵达海底后,简单观察就开始上浮了,试验海区都是精心挑选的,地形平整。”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潜航员唐嘉陵说,“海底热液区地形非常复杂,高高低低、大大小小的烟囱林立,就像‘石林’一般。潜水器要在这样的环境下,取样、测温等作业六七个小时,还要躲避高温流体,对我们是难得的锻炼机会。”

  “蛟龙”号印度洋科考共计118天,航程19536海里,“蛟龙”号成功下潜13次,对西南印度洋中国多金属硫化物合同区进行了精细调查,采集到700多份珍贵的生物样本、以及热液流体、硫化物、岩石和保压水样等。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员陶春辉表示,“蛟龙”号获得的样品和数据对深海生物多样性研究,海底热液区热液、生物和地质交叉综合研究,不同类型热液系统,深海环境基线研究,全球尺度下热液生物区系划分以及深海矿产和生物资源评价等具有重要价值。

  更令随船科学家兴奋的是“蛟龙”号的定点精细作业优势,“蛟龙”号对多个热液喷口进行了温度测量,测得的最高温度达379摄氏度,这是常规科考手段无法企及的。

  海底有特殊温度、压力和酸碱环境,海底热液区环境和生态系统更特殊。这样的环境实验室难以模拟,因此科学家非常希望在海底布放科学仪器,开展原位科学试验。

  在印度洋科考中,“蛟龙”号发挥定点精细作业优势,取回了在海底热液区布放了8天的自容式高温温度计、硫化物生长仪以及布放了21天的高温探头。

  “自容式高温温度计记录的数据呈明显规律性变化。硫化物生长仪是人为改变热液喷口环境,观测在此条件下烟囱体的生长,这些数据和样品对研究海底热液非常珍贵。”陶春辉说。

  “蛟龙”号是中国自主研发设计并海试成功的载人潜水器,于2012年在马里亚纳海沟创造了7062米的世界作业类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

  当时国家深海基地仍在筹建中,业务化运行技术保障队伍、业务化运行机制和新母船条件也不成熟,立即投入业务化应用的条件还不具备,因此转入为期3年至5年的试验性应用。

  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位于青岛市所辖即墨市鳌山卫镇,于2013年11月正式开工建设,占地390亩、用海约1000亩,一期工程总投资为5亿多元。

  国家深海基地是多功能、全开放的国家级公共平台,将为开展深海科学研究、深海资源调查提供全方位服务,包括码头作业区、装备维护维修区、潜航员训练区、综合科研办公区、科研仪器海上试验场、水声通信设施区等9个功能区。

  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主任于洪军说,国家深海基地管理的码头和车间都已具备“蛟龙”号的进驻条件。因此,这个航次结束后,“蛟龙”号搭乘母船直接返回青岛,而没有像以往经江苏江阴去研制单位中船重工第702所。这也标志着“蛟龙”号从研制单位正式移交给业务化运行单位。

  于洪军介绍,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的主楼目前正在进行装修,预计6月份具备入驻条件。今年9月至10月,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所有人员和设备将全部入驻。

  据了解,“蛟龙”号计划今年6月份执行中国大洋37航次,届时新建的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将承担陆基保障职能。(记者张旭东 余晓洁)

【编辑:吴涛】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