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中非撤侨车队曾遭激进民众拦截 后强行冲破围堵(2)

2015年05月12日 15:29 来源:法制晚报  参与互动()

  ■时间:2010年1月12日

  ■地点:海地

  ■事件:地震后紧急救援

  ■回顾:2010年1月12日的海地7.3级地震,造成约30万人死亡,30多万人受伤,约100万人无家可归。我领事保护官员参与中方震后救援工作。

  海地地震 39℃高温下赴难民营 协助救治断腿老人

  将近39℃的极端高温下,热浪滚滚,首先让人极度不适的就是高温蒸腾着各种气味,尸体的腐臭、伤口的腥臭、缺乏卫生设施造成的秽物恶臭,如同毒气般侵蚀着我的大脑和神经。

  “水,水……给我水喝。”一位当地老人向我求援。“不能给他水,你看——”随行的医疗队长制止了我。顺着队长的手势,我惊讶地看见老人只剩下了一条腿,另外一条腿膝盖以下不见踪影,沾满沙土的“绷带”——仔细一看竟然是蛇皮编织袋,松松垮垮地扎在了残肢伤口处,滴滴答答地流着暗红色的液体,伴随着令人作呕的恶臭。

  队长似乎没有顾及到令人不快的场景,迅速蹲下查看断腿伤情,观察了一下老人,随即叫来了队中的一个小伙子,“重新包扎伤口,创口大面积感染了。喂服抗生素和止疼药”。队长向我解释,伤员在极度饥渴的情况下,过量饮水会对心肺造成负担,只能像给动过大手术之后的伤员喂水一样,“点到为止”地给他解渴。

  我们一行20个人,找了总理府院邸相对空旷的一片草坪,开始了医疗救援。我拿着扩音喇叭,告诉需要治疗的海地群众排队接受医疗队员们的治疗。为了提高效率并且对症下药,我事先问明白伤员的病情和症状,翻译给医疗队员听。

  一位断臂伤者因为长时间未得到及时治疗,被告知必须进行患处截肢时,心理防线完全溃堤。他歇斯底里地向我们咆哮,“杀了我吧!我实在太疼了,没法忍受,杀了我吧!”这样的声音在难民营里此起彼伏!

  医疗队长让同事把那位伤者架到一旁,经验丰富的他从急救箱里翻出一包生理盐水,用剪刀豁开,按住伤者的头顶,如同观音点水一般往患者头上浇水,通过直接体外供水的方式缓解症状。

  作者:时任中国驻海地贸易发展办事处

  馆员陈喆

  ■时间:2011年10月14日

  ■地点:湄公河“金三角”区域

  ■事件:我13名船员遭武装分子袭击

  ■回顾:2011年10月5日上午,“华平号”和“玉兴8号”两艘商船在湄公河金三角水域遭遇不明武装分子袭击。“华平号”上的6名船员和“玉兴8号”上的7名中国船员全部遇难。

  大案善后 目睹法医从遗体身上分离出肌肉组织

  除了查明真相之外,还有一个更加迫切的任务摆在面前,尽快找到遇难船员被凶手抛入水中的遗体,入土为安……

  仍有一名船员下落不明,船上却莫名其妙多出一具遗体。由于遗体损毁严重,因此要最终确认答案,必须依靠DNA比对结果。最好最快的办法就是派人携带从遗体上取出的DNA样本回国检测。而这个任务就落在了公安部的DNA专家和我身上。

  10月18日下午,在清迈的一所医学院里,我们见到了第13具遗体,并且目睹了法医从遗体身上分离出一小部分肌肉组织和骨骼用于DNA检测。那也是我第一次知道,原来DNA检测不像美剧或者TVB刑侦剧中演示的那么简单,想从一根头发或者仅仅是唾沫中提取到完整有效的DNA样本,不仅需要极为高超的技术,还需要运气。

  另外,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医学院冷气开得太足,在等待DNA的3个小时中,我老是觉得浑身发冷。而且那座医学院太过安静,以至于我出去上厕所的时候,老是心里发毛,忍不住脚步飞快。

  当天晚上,我们携带DNA样本从清迈飞往昆明,在昆明机场将DNA样本交给早已等候多时的云南省警方,他们连夜进行检测和对比,得知船上发现的遗体果然就是下落不明的第13名船员。(作者:时任外交部领事保护中心干部梅皓 整理/记者 陶韵西)

  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外交部领事保护中心或许就是一个电话号码“12308”。也许你从来没见过这里的工作人员,但在海外遇到困难时,随时随地都可以拨打这个热线,获取帮助。

  而对于外交官而言,领事保护中心是一个很特殊的部门。用外交部领事司司长黄屏的一句话讲,从事领事保护工作的外交官,要“上得了厅堂,下得了牢房”,“进得了宴会厅,见得了停尸房”。

  《法制晚报》记者独家专访外交部领事保护中心随员宁亚龙和新闻司随员陈喆,揭秘这个特殊团队面对挑战和考验时,如何展开中国公民的领保工作。

  全天值守

  洗澡保证手机放旁边  铃声一响擦干手接电话

  记者在北京朝阳区外交部院内见到宁亚龙前,他特地打电话来,询问是否可以将见面时间定在下午六点,因为六点以后工作就不是那么忙了。不过,六点并不是领保中心的下班时间。

  “我们是上班有点,下班没点。”他温和地笑着解释,由于时差,很多国家的领保案件要在北京时间的晚上处理。因此,他们不像一般的公务员朝九晚五,而是实行“24小时值守”。

  所谓值守,和值班不同,值班是固定的岗位,而值守则是24小时保持手机畅通,要随时随地可以执行任务。“比如说你在洗澡时,要保证手机放在旁边,只要铃声一响,要立刻擦干手,接电话。”

  坐在宁亚龙身旁的新闻司随员陈喆加了一句:“我真心佩服你们,你们的工作真的是辛苦。来个突发事件,在办公室值24小时都是常有的”。

  领保中心开通12308热线后,每天都会接到无数求助电话,很多是五花八门的小事。有游客护照丢了,打电话来问怎么补;有国内的父母联系不上海外的儿子了,远程操控领保人员帮他们找儿子;有当地中国人连不上网了,也会打电话来问能不能帮忙跟当地通讯部门沟通一下。

  陈喆长驻刚果(布)时,接到的第一个领保求助电话,是一个确认电话。“那人告诉我,他打电话没什么事,就是听说领保热线开通了,他打一个试试,看看管不管用。”陈喆哈哈一笑,告诉对方“管用,以后有事可以打这个电话。”

  压力空前

  每人负责20万人次领保工作  发达国家特地取经

  根据领保中心掌握的数字,2014年全年,中国公民出境人数突破了1.2亿人次。

  1.2亿,这个相当于整个中国总人口十分之一的数字,看上去是如此庞大。那么,领保中心有多少工作人员呢?“十几个。”宁亚龙回答记者说,随后又补充,海外各使领馆还有几百位干部负责领保工作。算下来,每个人大概要负责20万人次的领保工作。

  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受理过如此庞大的领保工作。宁亚龙告诉记者,他们现在的工作量是美国、日本和俄罗斯的几十倍。

  虽然压力空前,但中国在领保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也门撤侨就受到了各方的赞誉。”甚至还有发达国家的外交官员和中国外交部进行领事磋商时,会特地向领保中心取经,如何能够用最少的人、最少的时间,办这么多事。

  海外撤侨

  驻在国使领馆提建议方案  涉及部门讨论是否可行

  按照领保中心以往处理过的案件类型划分,中国企业和公民在海外主要会面临以下六大方面的风险:一是民族和宗教问题引发的政局动荡和冲突等;二是恐怖袭击和海盗威胁;三是社会治安问题;四是自然灾害和公共卫生事件,如火山、地震、海啸、飓风,非洲埃博拉疫情等;五是意外事故,如车祸、空难、爆炸等;六是劳务纠纷。

  宁亚龙介绍说,海外领保工作的开展,主要依据境外中国公民和机构安全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机制。根据具体情况,由外交部牵头,协调军方、公安部、商务部、交通运输部、民航等相关部门,帮助遇到困难的同胞。

  陈喆拿也门和中非撤侨举例,如此大的撤侨行动,必须事先由驻在国使领馆根据长期的政情进行研判,形成一个工作预案,向国内建议可行方案。正式启动预案后,成立工作小组,各部门开会讨论,外交部拿出几个议案,涉及到哪个部门,就由哪个部门提意见,是否可行,保证公民通过海陆空撤出驻在国。

  在去年的领保案件中,亚洲所占的比重最多。宁亚龙解释说,这与中国公民出境选择的地域相吻合,大部分人前往日、韩、东南亚等周边国家,非洲虽然危险,但当地中国人没有亚洲多。

  战火纷飞商量撤侨  炸弹震掉手机

  这些领保工作人员,并不像普通意义上神秘而风光的外交官。很多时候,他们要冒着生命危险营救遇难同胞。

  海地大地震时,有一个工作人员参与前方小组工作,去海地之前悄悄把银行卡和密码都留在了家里抽屉里,大家得知后很是心酸,“前方太危险,不知道能不能回来”。

  今年也门撤侨时,领保中心和亚丁总领馆通电话商量撤侨事宜,当地战火纷飞,大家正讲着电话,忽然听见电话那头一声巨响,大概过了十几秒,那边才又接起电话。宁亚龙告诉记者,“对方当时语气很平静,说刚才有颗炸弹,手机震掉了,没事,你接着说。我们当时就哽咽了。”

  人员选拔

  身强力壮心理素质好

  招人时一般男士优先

  担任领保工作并不轻松,甚至可以说是肩负着巨大的责任和压力。因此,在选拔干部时,相对于其他部门会有一些特殊要求,比如说,身强力壮,心理素质强大,而且为了照顾女孩子,招人时一般男士优先。

  此外,领保中心特别看重经验,一般会选择在国外领事部门工作过几年的外交官。“当同胞遇到困难时,打电话来求助,我们不能因为自己是新人,就可以用这个理由推卸责任。”宁亚龙说。

  有时候,他们虽然尽力了,但仍然得不到理解,这往往会带给他们巨大的工作压力。“外交部会不定期地请高校和智库的心理专家为我们进行专业培训,我们平时也会组织一些文体活动放松一下,但最重要的还是希望能够真正帮助到当事人,这时心灵就会获得极大的满足,什么不快都烟消云散了。”宁亚龙笑着说。

  陈喆也回忆起一段过往,他在刚果(布)代理领保事务时,有个中资公司的员工到刚果(布)出差,不幸得了脑疟去世了,家属希望可以将遗体火化后运回国,但当地的风俗是不允许火化的,在陈喆坚持不懈地沟通和协商下,终于取得了当地部门的理解和允许,火化之后运回国。后来家属发了一封电子邮件来,表示感谢。“我们从来没有见过面,但这封信我们都打印出来,好好地保存在档案里。像这样的感谢信还有很多,还有许多人逢年过节发来问候,每次翻翻这些卷宗,对我们都是很大的安慰。”陈喆说。(本版文/记者 陶韵西)

【编辑:王硕】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